菩提明鏡:日本「戰後嬰」當道

三禪和日本青年朋友交談時,發現他們對日本侵華的歷史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當然,這是醜事,不願多說,或許這是日本「戰後嬰」的特徵。

現任的日本首相菅直人是在二戰日本投降後次年出生,等他長大當學生時,正是日本在美國管治十多年產生激烈反美情緒的年份,所以他也投身到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運動。諷刺的是,今天他與民主黨內的鳩山派和小澤派的「脫美返亞」不一樣,相當看重美日同盟。為甚麼?很簡單,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還是很弱,沒有「中國威脅」,只有日本人為何受美國人管的情緒;現在,「中國威脅」實實在在的來了,而美國人不是討厭的,而是「大大地幫忙的」。

菅直人換了新內閣,有能力、還可以和北京溝通的仙谷由人被攆下台,換上了不到五十歲的枝野幸男;另外,外相前原誠司繼續掌管日本的外交事務。於是,日本新內閣的核心「三頭馬車」浮出水面。

枝野幸男和前原誠司均是日本的「戰後嬰」,和菅直人相比,他們身上更加沒有任何的二戰痕迹。二人既不是留戀軍國主義陰魂的右翼,也沒有前輩們的侵華戰爭負罪感。另一方面,二人感切最深的是,不但有依然嚴格操控日本政治的美國老大,還有一日一變的中國崛起。

前原誠司已因他未在位前的言論及對釣魚島撞船事件的處理,被標籤為鷹派;枝野幸男也曾稱中國為「惡鄰」,由此可見,日本當道的「戰後嬰」使未來的中日關係更為困難似是必然。不過,他們可能還不會參拜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