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碳」世界 生態足印肥佬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表最新報告,發現港人的「生態足印」(即計算人均對天然資源的需求及其碳排放量)為四地球資源公頃(gha),較地球實際可承受的一點八(gha)高出一倍多,在全球擁有百萬人口的地區中排名位列四十五位且不合格。報告指出,本港六成生態足印來自碳排放(碳足印),特別是附帶於進口物資的碳排放,港府減碳不力兼標準低,亦只在新落成樓宇推行的建築物能源效益制度屬不徹底,形成問題叢生;若全球人類均依港人的生活模式,就需要多一個地球才可以支撐。

「生態足印」用以量度人均對資源需求,及計算地球需多少時間去吸收這些資源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並再生資源。《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0》指港人的生態足印為每人四(gha),高地球實際可承受量逾一倍,於全球一百五十個擁有百萬人口城市中,本港排名四十五,較全球平均生態足印二點七(gha),排名六十五差,但較新加坡的五點三六(gha),排名廿一較佳(排名愈前,生態足印愈大)。

該會環境保護總監鄺力存指,本港的生態足印主要來自碳排放,佔六成,當中七成四的碳排放附帶於進口產品,包括農作物、肉類、海鮮及木材。雖然港人近年減少食用稻米、蔬果等,令生態足印略有改善,兩年前同項研究的生態足印為四點四(gha)及排名廿一,但肉類及海鮮的需求增幅卻驚人,以牛肉為例,○七年人均消耗為十七公斤,去年倍增至三十公斤,大多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地球一小時」熄燈行動

該會生態足印項目主管張志華促請港人實行減碳生活模式,多吃低碳食物及理智消費。他亦批評港府在減碳工作力度不足,倡擴大現行電器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及只在新落成樓宇推行的建築物能源效益制度,致力落實二○二○年減碳目標。對港府有意加大核能發電,張認為推動市民慳電及使用再生能源更為實際,「雖然用多咗核電,傳統燃煤能源用少了,當地碳排放量會減少,但核電並非唯一考慮方案!」

另外,為鼓勵減碳,該會將於三月廿六日晚上八時半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呼籲市民熄燈一小時,期望今年會有二百五十萬名市民參加。

生態足印計算方程式

生態資源需求 = 生態資源生產 + 生態資源進口 - 生態資源出口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