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港孩」與「港人」

倫敦希思路機場的一場大雪,不僅看到香港小孩和家長的問題,也看盡香港社會的偽善一面。

事情來龍去脈,大家都知之甚詳,我不在此多說。坊間對事件的評論,一下子都是衝着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而來。有些評論說香港孩子多嬌生慣養、自理能力低、不能吃苦等等;也有評論則批評家長太過溺愛孩子,以致要把孩子回不了家的一腔憤怒發洩到航空公司身上,諉過於人,有些家長甚至要求特區政府派包機到倫敦「營救」孩子。

香港的孩子是否給寵壞?是的。但孩子不僅是給父母寵壞,也是給整個社會寵壞的。社會氣氛往往是影響個人成長的最大因素,譬如,社會風氣盛行拜金主義,則一代人都會努力追求金錢,孩子的前途,也無可避免地要跟此風氣掛鈎,家長憂慮孩子的前途,便一股勁地推孩子往最吃香的行業發展。

又譬如,社會愈來愈發達,上一代人經歷過辛苦,渴望要給下一代人優質的生活環境,於是養成了現今一代人不愁勞碌的習慣。歸根究柢,這就是社會風氣生成的形勢,豈可盡怪上家長們的頭來?

事實上,有些人批評家長只懂得投訴,但香港人又豈不是三不五時就埋怨這埋怨那?「示威之都」這個非褒非揚的稱謂又是從哪裏來的?要知道社會風氣不是寥寥數人之力就能夠改變,社會風氣是社會上所有人的意識形態歸納而成的。

A society deserves the leaders it begets(有一個怎樣的社會就有一個怎樣的孩子)。今天的「港孩」就是明天的「港人」,今天的「港人」就是昨天的「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