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鬥爭老手

司徒華先生辭世,對民主黨而言,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沒有司徒華的壓陣,恐怕民主黨的領導層很難頂得住少壯派的壓力,堅持抵制五區公投。

但事後證明,民主黨不參加五區公投是一種策略考慮,這策略是要為民主黨留一條跟中央談判和溝通的後路,也就是後來換取了中央的妥協,而民主黨也取得政改方案的命名權。

通過了政改方案,這算是回歸十多年來,民主派肯跟中央合作做成一件大事,這樣政治互動,民主黨枱面的人物是何俊仁、劉慧卿,但幕後的功臣,就非司徒華莫屬。

所以,一般人只是看到司徒華的執着,例如對民主、對平反「六四」,卻忽視了其政治鬥爭的彈性和策略。

終其一生,司徒華和鬥爭結下不解緣。「六四」事件,其實只不過是其中一頁,就算在港英政府高壓統治之下,司徒華也一樣力爭到底。當時領導教師跟港英政府抗爭可不是鬧着玩的事情,司徒華也一樣周旋,其他的社會運動,也都少不了他的份兒,可見,司徒華個人的歷史,其實就是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政治史。

「六四」事件,本身是一個不幸,而對香港整體發展而言,更是一個不幸。如果沒有「六四」事件,司徒華在最後二十年的政治舞台會更闊,也更有彈性,但「六四」事件把司徒華推上高峰,彈性就大打折扣。縱然如此,司徒華仍然沒有僵化其立場,展示出其政治角力的視野和膽識,做出一件相信泛民之內只有他才能做到的事情,展示其扭轉乾坤的能力。

司徒華的政治判斷力,值得從政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