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提三重監管高教

副學士、自資學位等自負盈虧課程愈開愈多,質素成疑,針對現時的監管真空漏洞,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出三重監管,包括首設可左右政府資源分配的專責委員會及專責監管機構、引入統一質素保證、及要求教育局局長負起統籌監察重任。此外,教資會轄下的八大院校,也會被嚴正指令三年之內與所開辦的社區學院「分家」拆帳,杜絕院校以公帑補貼自資課程。

經過兩年籌備,教資會昨向教育局提交高等教育體系檢討報告,報告指出,自資院校近年發展蓬勃,但至二○二二年,專上教育適齡人數將由現時八萬五千人下降至五萬九千人,減幅達三成一,政府需防範院校出現財困倒閉、課程質素欠佳等情況,因此須訂立嚴格規定,訂明新院校的最低資本要求、須每年提交財務報告等。

教資會建議,政府設立一個全新、相當於教資會的機構,專責規管私立大學及自資副學士院校,日後私立大學申請升格,亦由此新設機構把關;同時整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及質素保證局三個機構,設單一質素保證機構監察整個專上界別的課程質素。

教資會主席史美倫昨指出,雖然自資院校現時有一個由業界組成、屬自願性質的質素監管機制,但欠缺統一性,「唔係話信唔過佢哋,而係社會無呢個認同,將來由政府做,家長、學生嘅信心會大啲!」而目前由民政事務局規管的演藝學院,則建議納入教資會管轄範圍,史美倫強調,演藝學院有其獨特性,將來的撥款準則不會改變。

社區學院三年內「分家」

報告另一重點是建議八大院校營辦的社區學院,三年內完全脫離所屬院校。現時,有自資的社區學院坐落於受公帑資助院校的校園內,兩批學生共用圖書館、課室及泳池等資源,史美倫稱:「有啲學生反映,以前一班少啲人,依家變咗大班,教師負擔亦大咗」,兩者帳目分配並不清晰,日後需確立制度,如社區學院需向院校繳付費用,確保政府撥給院校的款項,並無補貼社區學院。

至於副學士學生最關注的升學銜接問題,報告並無詳細交代,史美倫稱,施政報告已預告會把銜接學額由二千個加至四千個,教資會建議為整個專上教育體系設立學分累積及轉移制度,方便副學士學生升學。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表示,雖認同政府應盡快設立統一質素保證機構,但批評當局對自資院校「有要求、無配套」,屬不合理及不負責任,擔心若當局只懂制訂統一尺度,弱勢或沒有大學支持的院校欠缺支援,只會令相關院校「自生自滅」。

想跟阿叻一同切磋賽馬心得,立即登記參加「靈活至叻爭霸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