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大勢已去 勉強沒有幸福

儘管廣州亞運會被視為最成功的一屆亞運會,儘管本港健兒表現神勇獲得破紀錄佳績,但仍然無助逆轉反對申亞的主流民意。在申亞諮詢即將結束之際,仍不死心的港府決定孤注一擲,亞運會香港代表團昨日精英盡出,親到立法會游說議員支持申亞,有「亞洲車神」之稱的單車名將黃金寶慨然而嘆,指最初以為僅反對派議員反對申亞,當發現建制派亦反對時,感到奇怪同傷心。

運動員支持申辦亞運會,並對申亞可能遭否決感到不開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立法會作為民意機構,議員也必須緊隨主流民意,不能逆之而行。對於港府申亞,民意其實非常清晰,歷次民調均顯示反對者佔大多數,即使香港健兒在本屆亞運會奪得最好成績的捷報傳來後,支持申亞的市民雖有輕微上升,但仍不及反對者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反對派還是建制派,都不能不慎重考慮是否支持申亞的立場。

大多數市民不買政府的帳,申亞投資巨大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許多民生問題需優先解決。當直資學校愈來愈貴族化,窮人的孩子被剝奪優質教育機會;當樓價高不可攀,無殼蝸牛望樓興嘆;當一百二十多萬窮人生活困難,幾乎三餐不繼;當港府外判員工慘遭剝削,動輒得咎,忙到連吃飯都沒有時間;當無數長者為了護老宿位而苦苦等待,直至油盡燈枯;當骨灰龕一位難求,死無葬身之地……與這些當務之急的民生議題相比,是否申亞顯得不是那麼迫切,只能退居其次。人們也會質疑,港府施政如此無能,連解決民生問題都拖拖拉拉,何德何能申辦亞運會呢?即使僥倖申請成功,會不會像舉辦英聯邦運動會的印度一樣,因為錯漏百出而貽笑國際呢?

港府申亞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主場有利於運動員發揮。不錯,主場之利是存在的,中國體育界元老、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分析國家隊在廣州亞運會獎牌榜「一騎絕塵」時承認,今次增加了一些中國的強勢項目。他同時指出,中國雖然奪獎最多,並不代表中國是體育強國。事實上,任何一個東道主都可以藉主場之利多奪獎牌,惟長遠而言,是否主辦運動會與提高運動員成績並無必然關係。

人們可以看到,菲律賓、卡塔爾、印尼、印度等國家舉辦過亞運會,體育成績不見得有多大改善,加拿大、西班牙、希臘曾經是奧運會東道主,卻談不上是體育大國。而內地的體育模式,亦愈來愈受到質疑,足證將申亞與提高運動成績畫等號,根本是混淆視聽,誤導大眾。

歸根究柢,推動體育不單單是為了奪取獎牌,而是通過精英運動員的示範作用,推廣全民運動。但在香港,一直欠缺運動設施,專業運動員尚且要去外地訓練。一直有市民投訴,運動場館緊缺,想健身卻無法訂位。因此,香港要推動體育風氣,應該從基本做起,從增加場館設施開始,沒有廣泛性的群眾參與,沒有大量培育後備人才,要想顯著提高競技成績只能是空中樓閣。

道理愈辯愈明。港府為申亞舉行的公眾諮詢明日屆滿,在此期間,輿論對是否申亞作出廣泛而深入的討論,結果是反對聲音佔了上風,可見申亞大勢已去。港府應該傾聽民意,從善如流,畢竟,勉強沒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