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地球場底建蓄洪池

為解決跑馬地及銅鑼灣一帶的水浸問題,渠務署擬於跑馬地馬場中間的球場地底興建容量達六萬立方米的蓄洪池,即使連續兩小時黑雨也裝不滿,足以抵禦五十年一遇暴雨,二○一五年起分階段投入運作。但因有渠道穿越跑道地底,馬會大為緊張,要求工程不能影響賽事。

跑馬地一帶分別在二○○○、○六和○八年的暴雨中廣泛水浸,銅鑼灣立德里和摩利臣山道交界被渠務署納入水浸黑點之一。該署總工程師麥嘉為接受訪問時表示,要三管齊下,解決跑馬地一帶水浸問題。首先在上游截流,興建港島西雨水排放截流隧道;其次在下游加鋪雨水渠,兩者已動工;而最主要的招數是興建蓄洪池,在大雨期間收集雨水,然後排出維多利亞港。

兩小時黑雨裝不滿

該署另一位總工程師陳建光說,擬建的蓄洪池容量達六萬立方米,將是全港第二大蓄洪池,介乎大坑東蓄洪池(十萬立方米)與上環蓄洪池(一萬立方米)之間。跑馬地蓄洪池建成後,防洪能力由現時十年一遇暴雨提升至五十年一遇,即使連續兩小時黑雨也裝不滿,因蓄洪池附設水泵,同時將收集到的雨水泵走。

耗資八億2015年運作

陳建光表示,跑馬地蓄洪池位於馬場中間的球場地底,工程以明挖形式進行,球場需分階段封閉,之後復修草坪。該處有八個球場,工程影響其中五個。工程還包括三條暗渠穿越跑道下,將以鑽挖形式進行,馬會要求工程在馬季以外進行,以免影響賽事。

渠務署將於十二月諮詢灣仔區議會,明年中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八億元,二○一二年中動工。到二○一五年,半個蓄洪池開始投入運作,整項工程預計可在二○一八年初全部完成。

馬會回應說,工程將令跑馬地馬場範圍有不少重型機器和大型車輛進出,加上在跑道下的渠道工程,都會影響跑道安全、賽事運作、馬場內外環境道路安全,以及馬迷進場觀賽。馬會希望與渠務署商討策劃工程時的各項細節安排和推行時間表,以便各方能互相配合。

記者 甘銘添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