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流水:牛不喝水強按頭

內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拆除舊村莊,讓農民上樓,成為這場運動的標誌性動作。河北欲建七千五百個農民新村,山東要讓七十萬農民住上公寓,二十多省市遙相呼應,來勢之猛,規模之大,恍如人民公社一幕重現。

農民能過「城裏人」生活,自然是千秋之功,只是羅馬不能一天建成,城市要靠黃金堆積。拆村滅村,蓋幾座平房,就算都市平地而起?水、電、氣、污水處理不配套,就業、上學、社保、醫保等公共服務不跟上,既不像鄉村,也不算城市,上不見天,下不着地,農民上樓何有幸福可言?

還有,農民離開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僅感情難以割捨,而且還要面對生活成本大增的困難,以前家家有庭院、自留田,蔬菜可以自己種,家禽可以自己養,現在甚麼都要到市場去買,加上物業管理等開支,到頭來反落個「上樓致貧」。這就難怪,大部分農民寧願留守舊農舍,也不願搬遷新農村。

其實不難理解,農民生活方式是農村生產方式的組成部分,而生產方式的改變只能由生產力來決定,中國農業生產力的水平遠未達到機械化、大農莊耕作的水平,以行政手段逼農民上樓,急於改變傳統耕作方式,無疑是拔着頭髮想上天,這和當年人民公社吃大鍋飯沒有甚麼分別。

滅村上樓,對農民來說,是「牛不喝水強按頭」,對地方當局而言,卻是千載難逢的發財良機,農民並居可騰出可觀的新增建設用地,然後賣給城市開發商,山東諸城取消轄內行政村建制,興建二百個「農民村莊」,換來用地指標每年進帳三億元。這筆帳,農民當然算不過當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