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小學起十層新翼

逾一百年歷史的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為本港殖民地時代建築,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為配合學校轉為全日制,該校擬參照尖沙咀半島酒店的擴建模式,清拆現有服務樓宇,騰出地方在校舍後面加建一幢樓高十層的新翼大樓,興建天橋連接現有中學大樓,加強新舊校舍聯繫。古物古蹟辦事處初步認同校方的計劃,但認為校方應就現有大樓進行結構評估,確保工程不會影響建築物結構安全。

古物諮詢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該校的文物影響評估。該校原為「加爾瓦略山會院」孤兒院,樓高四層,由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營運,一九○七年落成,日佔時期曾作警署及監獄,於一九四六年停辦,改作小學校舍。該校外貌富殖民地色彩,採用拱形窗楣、斜尖屋頂、游廊,並附有哥德式裝飾物,內部地下中央房間更有壁爐,反映了女修會當年在港的發展、照顧華人棄嬰及兒童教育的需要,具歷史價值。本地百仁基金副主席施榮忻的愛女,早年亦獲派該校就讀。

不遮擋校舍背面外牆

該校現實施半日制,為全面推行全日制,學校管理層建議在學校內興建十層高的新翼大樓,提供廿四個課室、多用途室及圖書館等,料可容納約八百名學生。校方曾考慮多個方案,但因涉及非學校土地或要斬樹而擱置。校方最後認為拆去現有服務樓宇,在毗連小學校舍背面外牆位置興建新翼大樓最為可行,新舊校舍可互相連接,而校舍背面外牆亦不會再遭完全遮擋,可在新翼大樓落客區清楚看見。

校方強調,新翼會採舊校舍相同的設計風格,並會為服務樓宇進行完整並詳盡的建築及結構紀錄,把新舊元素聯繫,保留有價值的扶欄及地台鋪面,並全面保護一九○七年落成的建築物主要部分的基本結構,包括修復游廊及露天走廊,保留前院的樹木等。

記者譚美芳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