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中國對世界的挑戰

有一些外國學者或官員們長期以來都對中國有一個誤解,他們認為,中國一直都是以控制人民幣匯率來幫助廉價玩具、毛衣和電器等傾銷到外國市場。事實上,他們忽略了中國的人民幣政策只是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廉價勞動力、一流基建、優質服務、勤勞勞動人口等。因此,單單只是叫人民幣升值,其實並不會改變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

譬如,我們見到中國企業所製造的產品,成本都低於美國產品約百分之二十五;同時,中國大有能力在提升產品價格約百分之二十五的時候,不會降低產品對外銷售的競爭力。故此,人民幣升值非但不會為美國創造任何優勢,反令其他廉價勞動市場因製造與中國一樣的產品而獲益。正如現下美國某些大型連鎖百貨的存貨,來源地大多是越南、孟加拉等地的便宜貨,實在未見美國貨在人民幣重估之後能夠多佔一分優勢。

實際上,外國面臨的問題並非來自中國貨品大量傾銷,而是中國正逐漸爬上生產價值鏈的最上層,為產品增加附加值,更對美國的未來經濟形成威脅。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在教育方面的資源投放提升了三倍,十年間中國的大學數目增加一倍,學生亦增加逾五倍,由一九九七年的一百萬到現在的近六百萬人。明顯地,這是為日後的經濟轉型而培訓專才,屬未雨綢繆之舉。

因此,對於外國政府來說,這才是中國對世界的挑戰。這個挑戰並非源於任何有關操控貨幣或隱性補貼的指控,而是中國戰略性長遠投資和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