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政府改革開創之路

馬英九上台以來推動了改革開放路線,成果在「雙十」慶典上陳述,希望安定人心。

馬英九當政後,台灣在國際間最大的改變,是從麻煩製造者變成和平締造者,正在享受「和平紅利」。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就指出,兩岸經貿自由化,可使台灣人民平均所得增加百分之一點八三。台灣向前行,人民可受益。

馬英九政府的戰略是全球招商、經濟優先,從法令鬆綁等各方面提升台灣的競爭力。IMF將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從百分之七點七,大幅調升至百分之九點三。開放的台灣活絡起來,最明顯是機場的班機來往多了,觀光客增加了,應是拜大陸觀光客之賜。大陸黃金周長假,台灣成了大陸觀光客的最愛,台灣注入了大陸因素,不再消沉孤寂。ECFA簽訂七年後,預計可為台灣帶來近九十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外資、陸資赴台,股價房價也隨着上升。

在台灣藍綠對立和選舉的訴求下,民進黨一味反對ECFA,並攻擊ECFA只對大企業有利,而對中小企、中產,尤其中南部農漁業不利。不過,北京的做法出乎民進黨預料之外,主要政策是照顧中南部的農漁業及中小企,使民進黨反ECFA的正當性逐漸消逝,也欠缺合理立論。故此,民進黨對ECFA的態度轉為曖昧,特別是率領民進黨強力反ECFA的蔡英文緊急掉頭,以免陷入不利局面。民進黨喊出「支持ECFA,票投民進黨」,這是個矛盾的訴求:民進黨既要享受ECFA帶來的紅利,又要選票投給他們以監督政府。

馬英九政府的政績逐漸顯現,應是年底五都選舉的最大助力。但是,一路以來選戰打得如此艱辛,實在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