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捨成功經驗 偏要反潮流

經過五年的執政觀察,見識過五份施政報告都是些甚麼東西,香港市民和輿情對曾蔭權任期屆滿的倒數第二份施政報告早已沒有了多少興趣,早懶得向政府提出甚麼希望和訴求,也懶得批評他、敦促他,朽木不可雕也。哀莫大於心死,由得他胡亂施政、混過這最後時光,香港人認倒楣算了。

只是剩下的日子也很難捱,還要忍受至少一次施政報告中的滔滔空論,不着邊際、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既沒有明天也沒有今天,既沒有願景也沒有實惠的狂噴口水、刺耳噪音。政府在施政報告出籠前就聲稱將聚焦民生三大問題,一是樓市,一是扶貧,一是安老。這三個問題並非甚麼「前無古人」的新問題,而是存在已久;也並非香港發展至今獨有的問題,而是許多國家、地區、城市皆已長期面對的問題,且積累了不少好的解決辦法。對香江府衙而言,上述三點並非甚麼天大難題,解決起來絕非難事,只要誠心和盡力就成。

然而,曾蔭權和他領導的政府偏偏缺的就是「誠心」和「盡力」,還要自作聰明,自詡有創意。例如,在幫助中下層市民置業安居問題上,香港多年來行之有效和符合實際情況的做法之一,就是興建居屋,對此,香港已有多年歷史,有成熟完整的經驗,而且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的確幫到了中下層市民,對穩定樓市也不無裨益。因此,這本是一個應該長期堅持的做法,只是它在回歸後「毀於」董建華的「八萬五」政策、亞洲金融風暴以及幾十個月的通縮,政府因應這個特殊情況宣布停建居屋。

事隨境遷,近年香港樓市再度熾熱,價格飆升,中下層市民置業安居幾無可能,長此以往將尖銳社會矛盾,擴大貧富差距,於是恢復興建居屋成為主流民意和各黨派共識,連不少地產發展商也表示理解支持。然曾蔭權偏偏要反潮流,拒絕復建居屋,弄出一個望梅止渴、操作困難、成敗難定的「先租後買」計劃,搞搞新意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