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2023亞運香港一定蝕

政府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體壇盛事中心的地位為由,擬申辦二○二三年亞洲運動會,並以短短六星期諮詢爭取市民支持。民政事務局雖聲言不會「生出大白象工程」,但舉辦亞運除直接成本需要一百卅七億至一百四十五億元外,還要動用三百億元提早興建體育設施及建造設有三千個單位的選手村,而門票收入及可量化的經濟收益最多僅十四億元,舉辦亞運可謂「蝕硬」。各界質疑港府申辦亞運只是面子工程,擔心低估申辦成本會導致嚴重超支。不少市民亦批評,港府若有誠意提升本地體育水平,應投放更多資源培育運動員。

歷時兩星期的亞運會一般會吸引到來自四十五個國家或地區逾一萬一千名運動員,參加卅五至四十項賽事,政府預計主辦亞運會需卅二至四十億元運作開支,以及一百零五億元資本開支,當中八十五億元是用於提升三個規劃中的室內體育館規模,比原預算的八點二億元暴增逾九倍,局方卻堅稱不會造成浪費。

水上項目需澳門內地協辦

上述預算尚未包括合共三百億元的啟德多用途體育館及多個新體育場館的建造成本,申辦亞運專責小組組長陳育德表示,這批體育設施不論是否申辦亞運均會興建,但若申辦成功就要加快於十三年內落成。政府計劃舉辦卅五個比賽項目,其中七個為非奧運會項目,而射擊及水上項目需與澳門及內地鄰近城巿協辦。

陳育德不諱言,辦亞運很可能入不敷支,因門票、商品銷售及贊助等收入估計只有約七億至八點六億元,而辦亞運可創造逾一萬個職位、吸引約五萬至七萬名遊客訪港,這些可量化經濟收益亦只是四億至六億元。

不過,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強調,本港主辦亞運可帶來推動體育發展、加強社會凝聚力及刺激經濟活動等好處。他又指,內地即將舉辦廣州亞運會,不會申辦未來兩屆亞運,競爭大減,故今次是不容錯失的機遇。

向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正式提出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限期為明年一月卅日,但港府昨日才展開公眾諮詢,更以時間緊迫為由,諮詢期僅得六星期至十一月三日止。曾德成表示,正爭取中國奧委會支持,相信本港有一定機會申辦成功。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開會討論諮詢文件,議員陳淑莊批評文件交代開支項目及資料不詳盡,且諮詢期太短,質疑政府諮詢的誠意。

議員甘乃威則擔心政府低估申辦成本,而辦亞運亦會分薄政府投放建設其他文康設施資源。議員王國興告誡當局要考慮自身實力,切忌好大喜功,最終卻虎頭蛇尾。

市民諷「少數人的面子工程」

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批評,東亞運經驗顯示政府推動體育發展「得個講字」,擔心申辦亞運亦會流於口號式,欠缺長遠政策支持。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則指出,亞運會可以吸引的旅客不多,門票收益亦有限,經濟效益不大,且隨通帳有很大機會超支,是否申辦應小心評估。

監察團體「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引述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文章指,大型體育賽事的主辦國大多超支收場,擔心申辦成功反引發大幅加稅。民政局諮詢網站設有討論區,多名市民亦留言質疑申辦亞運只是「少數人的面子工程」。

陳敬然滑浪風帆代表:「作為運動員當然是支持,其實要搞運動會,除了投入硬件外,我覺得都要着重培訓運動員,加大青訓計劃,令年輕人投入,好似新加坡的運動員都覺得自己有美好將來。所以香港要增加更多精英項目,將個base加大,無疑令奪牌的機會亦會增高。」

高禮澤乒乓球代表:「我當然贊成啦!我都有留意這個消息,好似投放400億,當中不是興建太多新場館,主要都是翻新及改裝,以乒乓球方面,我哋希望有一個可以同時容納六至七張球枱的場地,伊館座位算足夠,但只能放四張枱,其實大埔室內場館環境不俗,但就需要增加觀眾看台了。」

陳兆榮香港籃球代表隊:「我當然贊成!到了二○二三年時,我剛好三十歲,無論是狀態及經驗都是最好,若然能夠在香港一眾球迷面前獻技,這會變成我未來十多年為籃球而奮鬥的目標。另外,其實香港用作比賽的場地嚴重不足,現時用作甲一聯賽的修頓室內場都不符合國際級規格,希望政府可以新增一些場地。」

趙詠賢02年壁球亞運金牌得主:「對於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我當然贊成,作為運動員有主場之利是十分重要,若能成功爭辦對於香港爭取成績好有幫助,至少不需要適應場地。距離還有13年時間,我覺得好好計劃場地設施的問題,當然以目前香港的體育設施必定不足夠,缺乏大型運動會的場地,但若以壁球設施來講,其實都算OK,因為我們已舉辦過世界賽,絕對可應付。」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