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黎剎與香港

八名香港市民魂斷菲律賓馬尼拉的國父黎剎紀念公園。死者已矣,除追究事件的真相外,亦盼望幸存者不負死者的遺志,盡快擺脫傷痛,重新生活。

說起菲律賓的國父黎剎,有中國人將其形容為菲律賓的孫中山。事實上,黎剎與孫中山有着非常類似的經歷:他們同為醫生,同因革命而奔走遠方,流落天涯。更不為香港人所知的是,黎剎公園除了與香港人有這段「血的歷史」外,黎剎本人與香港亦有一段淵源。

黎剎於一八六一年在菲律賓出生,一八八二年留學歐洲,學習眼科醫術,同時不斷與流亡的菲律賓愛國志士組織、愛國團體創辦刊物,號召人民發動革命,推翻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的暴政。一八九一年,他來到香港,在現時港島區中環德己立街五號列拿士地台門牌第二號設立眼科診所。現時,在列拿士地台街口有一道牌,正是由古物事務總監頒定、紀念菲律賓國父黎剎曾在此地定居的證明。

有專門撰寫人物傳記的學者研究過,黎剎在香港行醫時,正值孫中山在香港鑽研醫科的日子(一八八七年至一八九二年),況且兩位都時常在中西區行動,如此這般,兩位革命家就極有可能曾經碰面、交流過革命理念。

黎剎在香港定居七個月,成為出色的眼科醫生,但他沒有眷戀豐足的收入和安逸的生活,縱使知道回國後等待他的是殖民政府的監視甚至追殺,他都抱着視死如歸的決心,堅決回國爭取改革。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革命未竟全功,他就英勇就義,魂斷於殖民政府的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