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經濟第二 憂喜難料

中國可望於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躍升全球第二,是改革開放的成果,這關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經濟總量大的國家,於國際事務中的說話自然分量不同。

內地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低調處理。中國官員執着於「發展中國家」這頂帽子,皆因這有助中國暫時減少對國內溫室氣體排放施加具體限制,仍可維持出口補貼和農業補貼。上月國際能源機構表示,○九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北京便嚴厲反駁。如此力掩光芒,無非想求國際社會對中國承擔更多責任,也能把「參與更多國際事務」的要求再往後推。

有評論指中國與日本人均GDP相差甚遠。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有三千八百美元,不足日本十分之一,在全球排一○五位左右。就算按照中國人均年收入一千三百元的貧困標準線,全國還有四千多萬人沒有脫貧。

中國在許多方面如技術創新、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有很大提升空間;反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一片廢墟發展到一九六九年世界經濟第二,這對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殊不容易。日本雖有「失去的十年」、「停滯的二十載」、國債高企、首相更迭如走馬燈,但日本沒有大規模失業,社會相對穩定,國民教育良好,科技首屈一指。

內地的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經濟奇迹會爆破,但外國有些學者一味宣揚「中國威脅論」,不讓中國隱藏光芒,停留在屬於自己的時刻。鬼叫已經係第二,想扮魯鈍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