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誰是香港人

香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怎樣才算香港人。

香港人口的大增長是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特別是大陸政權易手。五○年人口升至二百萬,比淪陷前夕的一百六十萬人為多,更比四五年的七十五萬人多了近兩倍,其中大部分便是移民難民。自此以後,基本上每十年都增加一百萬人左右。

八十年代前,香港家庭計劃生育並不普及,一對夫婦可以生上六、七個孩子,但怎樣多生,也不可能十年裏多一百萬人口。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新增人口主要是難民;七十年代則是移民,因眾多東南亞歸僑在文革後陸續離開大陸,移民香港及海外;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家庭生孩子的數目大降,不過人口仍然有所增長,這主要是來自中英談判之後的移民,包括其後每年五萬人的名額,回歸之後移民減少,十多年只多了幾十萬人,去年甚至五萬人的移民額度還填不滿,似乎不需要為回歸推動移民。到今天,香港人口應該是相對穩定,七百萬人口未必會有更大的增長。

每一個年代來香港的人與在香港土生土長或居住多年的人,肯定在文化背景以至經濟狀況都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不同群體,如五、六十年代北角的上海人,八十年代以來的福建人等,與香港社會主流保持一定差距。

這樣的多元化移民社會,應該是香港幾十年來努力發展、求變求新的力量,亦是在經濟停滯不前的時期,會構成社會分化、矛盾及「誰是香港人」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