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不到兩年任期,曾蔭權在發展經濟範疇的施政如何「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站好最後一班崗呢?
大家知道,香港經濟層面最大問題是經濟轉型方向不明,突破口未定,經濟結構太側重於房地產和金融業。年前所提「十大基建」受制於「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老毛病和諮詢、審批程序「牛步化」,以致錯失與珠三角發展規劃銜接、融合的最好時機。而去年施政報告所提的「六大優勢產業」,過於空洞而缺乏量化,以及政策、規劃、資金、人才配套不到位,尚屬「紙上談兵」。若經濟轉型不落實,香港核心競爭力的衰退勢所難免!
筆者建議,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制訂政策和規劃,利用本港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及資金、資訊流通、國際聯繫、自由港、簡單低稅制、誠信體系健全、品牌質量檢測等優勢,結合內地因體制弊端被束之高閣尚未走向應用、走向市場的大量科研成果,有的放矢,定向選擇,引進科技人才,以優惠條件鼓勵在香港設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基地,拉動中下游產業發展,從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單是在本港製造「信得過奶粉」、「信得過藥劑」供應內地市場就大有作為。
證諸新加坡今年第二季GDP增長折合年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三的驚人速度,當中很重要動力是來自以生物製藥和電子產品為支柱的製造業錄得百分之三十八的強勁增長。新加坡的勞工、土地成本不比香港低,新加坡能,有龐大內地市場為依託的香港為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