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開設多間附屬公司營運研發的產品,被教職員力數舊管理層管理不善反獲大筆酬金,校方昨承認過去十年共投資一億三百多萬元,開設廿四間涉及技術轉移的附屬公司,當中虧損逾五千萬元,又有近四十名理大人士出任附屬公司董事。負責調查事件的檢討小組直指做法不恰當,建議理大不要再就知識轉移的附屬公司作現金投資,並盡快檢討管理機制。
理大轄下有四十多間附屬公司,當中廿四間為協助技術轉移的公司,校方的總投資額達一億三百多萬元,當中五千二百九十萬元為現金,另有五千零七十萬元為知識產權投入。各公司中,只有四間賺錢,總虧蝕達五千零七十萬元,當中七百萬元為現金投資。多年內有位達副校長級的人士出任附屬公司董事,曾獲董事酬金。
檢討小組翻查各間公司的紀錄後,已向理大提交調查報告。理大校長唐偉章昨指出,小組無發現違規行為,廉政公署防貪組去年底亦檢視理大的營運及投標情況,無發現不妥。校方歡迎小組報告,會即時停止在涉及技術轉移的附屬公司作現金投資,並在半年內檢討附屬公司的管治情況。
唐偉章又指理大上年度有九億元財赤,校方在各部門及學院開源節流下,加上投資收益及捐款數字上升,令理大在一年內成功滅赤,本學年有盈餘。不過,他承認部分未用開支將撥入下年度計算。至於是否有人需為開設及營運公司問題負責,唐只稱大學是集體管治機構,他今天下的決定,下任校長亦要承擔責任和後果。
檢討小組主席、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主席廖約克稱,校內人士出任附屬公司董事,或持公司股份,做法並不恰當,「大學嘅人專長唔係做生意,又唔一定有心機做」,但強調有關情況並非理大獨有,整個高等教育界應研究如何有效處理問題。
理大教職員協會主席李向榮認為,報告的建議有助避免部分問題,如校方高層職員出任附屬公司董事會成員,但擔心數個作為大學與附屬公司間橋樑的對外部門需重組,如理大科技及顧問有限公司、理大企業發展院等,令員工飯碗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