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速度帶來困惑

德國《明鏡》指我們活在一個速度太快的時代,電子郵件、手機、iPhone,每個人必須隨時能通過某種方式被聯繫上。這確是實情,老朽深有體會:一趟,人有三急,在廁上一面「辦公」一面閱報,完事出來,手機鈴響,甫按鈕對方急轟:老竇,做乜咁遲唔覆機?

俺笑說:剛進廁!女兒提高嗓門:「車!出恭不可以帶手機嗎?廢……」沒發聲的不知是「噏」抑或「柴」,總之,把廣東話的神髓給壓下去,我的「八十後」野蠻女兒還算有點自制能力及稱得上有禮貌,老懷堪慰矣!忽然驚覺,有時在公廁,也見男人一面小便一面挾着手機,唉!一項調查說手機含菌量比廁板猶高,這有啥出奇?

快,可以快出毛病。文章又說,一位經理丟失手機後幾乎崩潰,不得不送醫院注射鎮靜劑治療。人們過分依賴電子產品正逐漸成為一種現代流行病,大家似乎永遠處於隨時待命的候機狀態。

《明鏡》主要是想指出,這種緊張的生活方式讓悠閒變得愈來愈奢侈。要知道,悠閒也是必需的,當大腦處於徹底放鬆的時候人最具有創造力,別忘了牛頓是悠閒地躺在蘋果樹下,才得出萬有引力這一偉大定律的。

馮小剛說國人沒有創造力,誰都別往自己臉上貼金扮大師,真是慧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從毛澤東的大躍進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國人要「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我們已慢不下來,速度帶來人民生活水準,三十年提高了百分之一萬!當然,速度也帶來煩躁,大家都要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