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款美食推廣地質公園

簡單一碟「港式燒腩肉」,竟可深入淺出解說地質學理論。漁農自然護理署為推廣香港國家地質公園,與西貢區海鮮酒樓業合作炮製融合地質學概念的「fusion菜」,用蝦膠製成的地質公園「六角柱」,更全球首次用「燒腩肉」肥瘦分層解釋地質的疊層。漁護署的地質公園科認為要令公園提升為世界級,需加強飲食、旅遊業界等社區融合,亦會培訓各類人士推廣地質公園。

漁護署地質公園科花約兩個月向西貢區酒家簡介地質學基礎概念,由酒家自由發揮創作地質公園特色菜,其中四間酒家昨介紹十一款菜式,邀請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及香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委員詹志勇教授齊齊試菜。

眾多特色菜中全部凸顯地質公園的各種特色,包括如火山熔岩的「火山流沙包」、用蝦膠或魷魚鬚炸成的「黃金六角柱」,更全球首次用「燒腩肉」解構疊層學,其中酒家的燒腩肉更冠上「春暉照雲叠」美名。眾多特色菜中,最貴的是集四款魚生在一身的「冰河刺身」,價值八百多元。參加推廣地質公園的酒家桌上,亦放有地質公園導賞團的資訊牌。

地質公園科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指,若「齋講地質」市民都「無癮」,故將食物與地質拉在一起:「燒腩肉分脆皮、肥膏、腩肉三層似足疊層;切片,定係十字形開腩肉,都代表不同現象。」美食命名時也要小心:「『岩』字似『癌』唔吉利。」他又謂,現時德國、法國均有用美食介紹當地,本港地質公園將地質學概念融合地道美食,可提高大眾興趣之餘,也能推動本土經濟及社區融合,是達到世界級地質公園申請條件之一。

擬培訓更多「合格」船家

目前全港已有六百名導賞員、船家等,廿人達專業資格。楊家明指,三門仔、北區及西貢區分別有團體提供認可導賞服務與訓練,正培訓更多「合格」船家:「留晒鬚、講粗口、收埋『其他雜誌』、亂噏景點都唔得;船費要有定價,唔好畀『驚喜』旅客。」

為應屆會考生打打氣,請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10》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