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市民關注民生議題

政改關口闖過之後,民生課題佔施政的首位,刻下最低工資的爭議,正是典型例子。立法會儘管激辯連場,勞資雙方的利益有所對立,但輿論大勢所趨,支持立法,相信周內條例會獲得通過,餘下的僅是最低工資的水平,時薪是三十三元,還是二十八元的問題而已。

貧富懸殊尖銳,乃不爭的事實。在職貧窮人口自回歸以降,穩步上升,月入四千元的低薪人士約有四十萬之眾,打工仔養活自己也有困難,訂立最低工資之後,相信狀況會有所改善,這只是走出第一步而已。

工時長的問題,應該是勞資談判下階段的主戰場,其重要性不下於最低工資的角力。工時太長,對工友的健康有負面影響,也不利於家庭和諧,夫妻及子女關係也大受影響,最終也會削弱工作質量,減低工時是合理的訴求。

立法會上月尾罕有地獲得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的支持,通過了沒有約束力的動議,促請政府立法制訂「標準工時」。據工會提供的統計數字,現時有超過八十一萬人每天工作超過九小時,更有二十五萬人高達十二小時,其實極不人道!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議題涵蓋面極寬,基層勞工到中產階層都有怨氣,認為政府施政必須認真處理。以近期中產人士高度關注的樓價問題為例,土地及房屋政策已不合時宜,是時候作出調整。

「九招十二式」推出已兩個多月,樓市熱僅見短暫降溫,近日各區二手樓價全線回升,有數據顯示,樓價自從去年首季至上月底為止,錄得二十三個百分點的升幅,遠超過同期打工仔收入的增長,難怪年輕一代抱怨收入追不上樓價,仇商情緒不斷上升。曾蔭權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重點放在民生及經濟議題,要提交其針對性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