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事故 曾食死人

【本報訊】近年藥物事故接二連三發生,激發帳委會罕有地譴責食物及衞生局和衞生署。自去年初歐化藥業生產的痛風藥別嘌醇含菌食死人後,當局成立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提出七十五項改善建議,可惜建議大部分未落實,又爆出中成藥及西藥品質事故,除百年老字號李眾勝堂保濟丸被驗出含減肥藥及致癌成分需全港回收外,嘉琳製藥廠更因藥物未能通過分解測試而要回收全廠藥物。

歐化藥業生產的痛風藥別嘌醇,去年被揭發受毛霉菌污染,導致最少八名癌症病人死亡。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商討九個月後提交建議書,不過大部分建議如要求持「良好藥品生產規範」(GMP)的藥廠提升至歐盟的PICS水平,均要六至十年時間去執行,被藥劑業界批評遠水不能救近火。

未註冊中成藥隨街買到

除西藥出問題外,今年三月李眾勝堂保濟丸輕便裝被新加坡驗出含致癌藥「酚酞」和減肥藥「西布曲明」,本港衞生署待新加坡回收才知悉藥物出事,顯示當局後知後覺,亦再次令人關注中成藥遲遲未有監管,導致未註冊及品質成疑的中成藥在街上隨便可以買到。

藥物事故似乎未有停下來,今年四月底澳門驗出持香港GMP牌照的嘉琳製藥廠藥物有問題,上月初衞生署抽查時才發現嘉琳十三種藥物未能通過藥物分解測試,或藥物成分少於註冊分量,可能令到病人服藥後無效,或產生細菌抗藥性。

嘉琳被衞生署飭令從市面回收全廠生產的四百三十四款藥物,掀起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回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