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九十後自救

「龍應台與九十後面對面」的短講和答問,是有趣的跨代對話。

少年人問:父母重視專業,想我做律師、醫生,不明白我有自己的打算和觀點,我很迷惘,你說怎麼辦?龍應台答:坊間有許多教人如何做管理的書,但似乎沒有教人如何「管理父母」。她正色地說:父母也可能是脆弱的,大家是否可以主動與他們多說話,嘗試「管理」他們的期望?

同學問:今天的歷史教科書說的可能不是歷史的全部,例如書中都不談六四了,這樣的學習是否欠缺良知?龍應台答:來自長春的孩子不知道在國共內戰時長春死了好幾十萬人,教科書不提六四,那大家惟有靠自己,要自己救自己,要多看書,多懷疑,建立批判思考。

知識是改變的沃土。龍應台強調知識的重要,也鼓勵少年人把眼界拉闊,了解香港以外的社會,有知識、有見識之後,自然會敢於表達,也會對社會有承擔、有影響。

會後,一群六十後說:想不到九十後敢於發問,且問得那麼好。我說:這並不奇怪,其實九十後是第一批「從沒經歷殖民教育」的一代,若他們今年十七歲,香港回歸時就只有四歲,因此,他們的公民覺醒會比上一代更快。與此同時,他們在網絡世界成長,吸收和融會貫通能力也較強,但教育制度卻仍是考試主導,父母仍期望他們走傳統專業的路。

我相信九十後可能比八十後更容易「自救」,多看書,建立自己的觀點和話語。數年後,政府可能會問:為何九十後比八十後更難「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