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問題,誰都知道,幾十年來橫亘在兩岸之間不能解決的最大因素,是美國因素。緣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爆發「韓戰」時,美國的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北京知道力量根本沒得比,當即放棄準備多時的攻打台灣計劃。之後,美國與台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對台灣實施軍事保護,也約束台灣「反攻大陸」,以便長期維持台海現狀。再之後,北京和美國建交,台灣問題美國仍要「扮演傳統保護角色」,以最快速度制訂了《對台灣關係法》,維持對台售武。
然而,根據中俄美最新解密檔案,當年導致台灣問題不能解決並一拖六十年的另一個重大因素是蘇聯因素。這牽扯到六十年前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是在簽訂這個條約前後不到半年時間裏,中蘇關係、中美關係、美蘇關係、美台關係及南北韓問題發生了微妙變化,才使美國下決心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使中共「解放台灣」的軍事行動完全無望。
一九四九年底毛澤東訪問蘇聯,提出請蘇聯軍事上支持中共解放台灣。這時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國家文件,表示「台灣問題的重要性並不足以讓美採取軍事行動」,美國不應「介入中國內戰」。與此同時,中共正在積極備戰攻台,從最初的八個軍增到十六個軍。
沒多久,《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這份條約具有軍事條約內容。毛澤東簽訂這份條約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蘇聯能軍事支持中共打台灣,以抗衡美國可能的干預。條約簽訂後,史太林秘見北韓的金日成,同意他打南韓,然後通知毛澤東,要求配合。毛同意,於是北韓積極部署打南韓,中共積極備戰打台灣。這下子令美國馬上轉變戰略,認為這是蘇聯軍事擴張的行動,整個「自由世界受到威脅」,於是決定派第七艦隊進入台海。因此可以說,當初若沒有《中蘇條約》,兩岸歷史將是另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