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香港年產五百四十一萬件電子垃圾,當中八成出口處理,政府早前推出諮詢文件了解市民對回收舊電腦及電器的意見,有立法會議員、回收業界及學生齊聲批評政府並無交代當局未來的監管角色,遲遲未推出有效措施推動回收再造業的發展,令電子廢物問題日趨嚴重。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昨舉行處理電子垃圾論壇,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余若薇指出,政府的諮詢文件主要討論將來電子垃圾的收費模式,但收費後如何改善環境、如何將物資循環再造則着墨不多。
「搞到社會咁唔和諧」
香港關注電子電器廢物回收聯盟發言人陳其鑣更批評,政府未有為業界提供有利的營運環境,「依家講緊用幾億開設大型回收場,唔係好似高鐵要幾百億,點解政府唔快啲做,搞到依家社會咁唔和諧。」
有來自台灣的回收商指出,台灣、新加坡及日本等地已有先進的回收再造技術,大部分回收商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不但毋須政府資助,利潤亦不俗,香港大可借鏡,不少台灣回收商更有意在港投資開設回收場,但政府遲遲未落實政策,令回收商因而卻步。有就讀環保課程的大專生更言,回收業可製造就業機會,促請政府協調情況。
環保署署理助理署長(特別職務)黃棟剛表示,當局正收集各界對電子垃圾收費的意見,未來將到區議會解釋政策,亦會在地區舉辦諮詢會了解市民意見,希望市民明白用者自付的精神。為讓市民了解電子廢物的禍害,論壇現場更展出多件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以舊電腦、電器製作的藝術品,提醒市民不當處理及棄置電子廢物帶來的生態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