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高地價政策害苦市民

遏抑樓市過熱的議題,完全主導了預算案的討論,這與去年施政報告發表後的情況相似,可見樓市的敏感度甚高,受到社會普遍關注。業界大多認為,政府推出的措施難以發揮預期效果,可謂是虛晃一招,聊勝於無,只能向社會傳遞政府高度關注樓市過熱的訊息。

雖然有民調指,市民對預算案的即時反應頗為正面,相信與今年繼續「派糖」的措施有關,能贏得短暫的掌聲。但在電台節目時段,公眾來電多抱怨樓價過高,上樓無門,也質疑政府的招數能否見效,曾俊華回應時強調所謂四招是防患未然之舉措,堅稱樓市未出現泡沫。

細看政府施展的招數,其實新意不多,效用的確成疑。至為矚目的,是從供應一方入手,通過所謂優化賣地制度,主動而靈活地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問題是在高地價原則之下,未來落成的住宅樓宇,呎價只會繼續高企,中產階層仍然只能望樓興嘆。

在現行的勾地制度下,政府不公開地皮的底價,名義上也不欲「賤賣」,發展商心領神會,知道一定是價值不菲,買地及建屋成本最終轉嫁予買樓人士。在高地價政策下,樓市在正常情況下可望「平穩向上發展」,發展商的高額利潤仍然可觀,害苦了的永遠是要自住而欲上樓的中產階層。

政府不敢觸碰高地價政策的底線,因為賣地收益佔庫房收入極高比例,年度歲入能化腐朽為神奇,本來赤字高掛,忽然轉虧為盈,靠的是賣地的高額收入,動輒有數百億元的進帳。

在這種不健康的土地使用制度下,中產階層要上樓確是舉步維艱,即使成功「上車」,也要長期節衣縮食以保證供樓的高昂費用,而企業在租金上的開支也不勝負荷,創富之路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