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說不派糖的財政司,結果還是派糖,事先張揚壞消息,以為事後可博掌聲,結果博來的還是怨聲。
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分明是「有米」之人,為何又搞得自己裏外不是人,這也是怪事。
派糖項目大多在預估之內,稍感意外的是給「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三十億元。資助發展體育,是港足東亞運奪冠之後,政府面對社會冷嘲熱諷,拿錢出來證明對發展體育的用心。至於藝術方面,多給一點錢,顯得政府對文化也有承擔。
給錢不難,反正是納稅人「集資」,問題是發展體藝並非給錢了事,如何管理這些錢,如何減少弊端而提高效益,那才是要害。
多年來,藝術發展局所為常遭人詬病,撥款機制有很多問題,醜聞不絕,而對香港藝術也未見有太大推動作用。
有朋友告知,藝發局各界別主席實行的選舉簡直是笑話。凡屬文藝團體的成員就有資格投票,即是阿貓阿狗糾集三五人,取一個諸如「世界文藝家聯盟」的假大空名義去登記,這些人當堂都成了文學家藝術家,也都有投票權了。另外一個奇事是,不同界別的人可以跨界投票,這給沒有公德而有私欲的野心家,拉票時製造了不少方便。
撥款機制弊端不少,而政府並無意作檢討,錢是多給了,實際效績如何衡量?說是「發展品牌」,只怕又是徒託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