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民望下挫的啟示

曾蔭權及問責官員的民意支持率偏低,反映公眾不滿意政府的表現,同時預示政府施政將面對更大阻力,值得政府領導層高度重視。某種意義上講,現行的管治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社會與政治同時轉型的大變局,改革應該提到議事日程。

港大民調顯示,曾蔭權及三司十二局官員的民望普遍下挫,其中前者的支持率及工作滿意度同時創了二○○五年上任以來的新低,而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更高於支持的比率,足足相差十三個百分點之多,公眾的不滿可見一斑。弱勢特首領導弱勢政府,施政將面對愈益增加的反對聲音,是可以預期的事。

眾多問責官員中,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的情況最能反映民意變化的特別之處。港大民調顯示,公眾對她的支持度及反對度均上升了七個百分點,同時創上任以來新高,如何解讀此一現象,對未來施政有重要啟示。

高鐵撥款審議過程中,鄭局長是主角,支持與反對的上升比率相若,說明高鐵極富爭議性,市民意見明顯有分歧。支持者肯定高鐵有助中港融合,避免被邊緣化,對香港發展有正面作用;相反,反對者不滿政府未有充分向公眾披露更多資料,而且建造過程相當擾民。

民調反映興建高鐵未能成為民意的主流共識,支持度比較脆弱,阻力仍多。早前鄭局長與網民有短暫對話,希望爭取年輕市民的支持,方向正確,但成效不彰,仍須努力;而陸續向公眾披露更多資料,以說服社會各界高鐵具有必要性及效益,應該是重要的一步。

長期積壓的深層次矛盾,無論是屬於經濟、社會或政治的領域,均有逐步浮上水面的走勢,有些更以「計時炸彈」的方式震驚社會,管治模式的改革確實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