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軟實力威脅論

中國電影《孔子》繼美國電影《阿凡達》後正式在內地上映。然而,由於《孔子》上映時,《阿凡達》在部分院線出現調整,讓內地民間猜測和質疑有關人士的手法,內地互聯網甚至出現了不少攻擊和抵制《孔子》上畫、力挺《阿凡達》的聲音。

有人說,電影結合技術、市場營銷、國際傳播、創新能力、科技水平、投資能力等,是一國文化軟實力的綜合體。《阿凡達》裏外滲透非凡的想像力,是美國的核心價值,亦是美國的文化軟實力。其在內地開畫至今票房突破一億美元,更開內地電影業先河。《阿凡達》的成功,可見美國的軟實力無孔不入,其電影的文化侵蝕力異常驚人。

加拿大學者馬修‧弗雷修說:「當一國國民迷戀他國軟實力時,就會對這個國家產生親近感,進而想反對本國政府。」無論是較早前的谷歌事件,還是新近的「孔阿」之爭,我們都見到內地出現了不少支持外國貨的聲音,這是否印證了弗雷修的軟實力威脅論?

雖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無形概念,但可以具有有形的傷害力:引人入勝的外來文化能夠折服本國人民,使本國人民成為這些外來文化的海外代言人,並進而使本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產生懷疑,這現象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有獨立主權的民族來說都毫無益處。

有人說,《孔子》的成績是反映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指標。《孔子》雖未落畫,但觀乎今日輿論,內地有必要想一想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