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項出現凸起硬塊或腫脹如「大頸泡」,有機會是甲狀腺癌。早期無明顯徵狀,確診時多需切除甲狀腺,傳統開刀手術會在頸部留下明顯疤痕,近日引入本港的機械臂手術,只需在兩側腋下及乳暈切開約一厘米的切口,可切除大至五厘米的腫瘤,亦可減低傷及聲帶神經的風險。
港大外科學系耳鼻喉科名譽教授袁寶榮指,大頸泡可能是甲狀腺出現結節性腫大等良性腫瘤,亦可能是甲狀腺癌,每年約三百五十宗新症,以女性居多,絕大部分成因不明,早期近乎毫無徵狀,至出現聲沙、氣道阻塞及吞嚥困難時多已屬較後期。當患者察覺及摸到頸部硬塊時,腫瘤多已達兩至三厘米,需切除全個甲狀腺。
傳統手術 頸留大疤
開刀手術會在頸下方留下三至六厘米疤痕,患者須穿高領衫及戴項鏈遮掩。近年發展出在單側腋下開刀,以微創儀器或機械臂切除甲狀腺,雖疤痕較隱蔽,但仍長達六厘米。單側手術亦限制了醫生視線,較難切除對側甲狀腺,往往須「靠估」避開控制聲帶肌肉的喉反神經線,約百分之一機會傷及神經,引致聲沙,一成個案或無法完全復原。
機械鉗比人手靈活
本港近期引入韓國研發的機械臂微創手術,於兩側腋下及乳暈切開四個僅五至十毫米的小洞,再伸進四隻機械臂切除整個甲狀腺。機械鉗可作二百七十度轉向,比人手更靈活。手術使用雙內窺鏡亦可提供三維視野,能更準確避開神經線。惟若腫瘤超過五至六厘米,並已擴散至頸核或喉部,則仍需開刀。
本港已知五宗同類手術,袁醫生在上月進行其中三宗良性腫瘤個案,六十一歲的李太及四十六歲的冼先生為患者,他們分別於九月及十二月確診有甲狀腺瘤,均約五厘米。李太指對開刀有恐懼,微創機械臂手術可減少出血,傷口亦很快復原。冼先生則指術後數日已活動自如,傷口亦沒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