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羅貫中是全面否定曹操的,其實不然。羅貫中將曹操塑造成「奸」的同時,也有不少篇章寫他的「雄」。如《三國演義》開篇不久寫的討卓事件。董卓入洛陽後,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文武百官,一籌莫展,處境狼狽。就在滿朝公卿相聚一堂,談虎色變,「盡皆掩面而哭」之際,座中一人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此人便是驍騎校尉曹操。他毛遂自薦,決意冒殺身滅族之險,謀刺董卓。謀刺失敗,曹操潛歸故里,招義兵,會盟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
曹操的「雄」,就值得我們效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我坐監、患惡疾,但我從來不會「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而是想辦法逃離苦難。「滿朝公卿」,為何只有一個曹操出人頭地?就因為他從不灰心喪氣。明代嘉靖本的《三國》,有不少羅貫中盛讚曹操的詩,後來被毛宗岡刪掉。其一:「雄哉魏太祖,天下掃狼煙。動靜皆存智,高低善用賢。長驅百萬眾,親註十三篇。豪傑同時起,誰人敢贈鞭。」
郭沫若的《蔡文姬》,寫曹操向一個女人九十度鞠躬,骨頭軟到這個地步,一點「雄」的味道都沒有了。曹操是一個從來不肯認輸的人,人失敗了而唉聲嘆氣,可能永遠爬不起來,只有像曹操那樣不肯認輸,才有可能敗中求勝,反敗為勝,今日失敗明日勝利,一時失敗一生勝利。赤壁大戰大敗,數十萬大軍斷送,但曹操竟然「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這種精神,與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