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海內外文學界都喜歡討論「微型小說」,舉辦「微型小說大賽」一類活動,當然值得鼓勵和推廣。但我很奇怪的是,沒有一個文人學者提到中國古代微型小說特別發達,許多成語故事、寓言都是微型小說;明清兩代許多笑話更是微型小說的巔峰之作。
有則笑話《一夥滑吏》,說寧波縣令派官吏向一位懂中醫的文人南豐禺索藥方。豐乃註方云:「大楓子去了仁,無花果多半邊,地骨皮用三粒,史君子加一顆。」官吏將藥方攜回呈交縣令,縣令看了,笑道:「豐公嘲笑你!」那官吏不明,請縣令解釋,縣令說:「以上四語,謂一夥滑吏耳。」
這就是絕妙的微型小說。大楓子去了仁,即大字去了人,剩「一」字;無花果多半邊,就是「夥」字;地骨皮用三粒,就是「滑」字;史君子加一顆,就是「吏」字。如今,看看香港特區政府,是不是「一夥滑吏」組成?香港實際是發展微型小說的聖地,文學界往這方面努力,好過建甚麼文學館。你寫得出一則廣為流傳的笑話,足可流芳萬古。
北京漫畫家方成先生對我說過一個故事,我一聽就銘記心中,不能忘卻。說是倫敦舉行微型小說大賽,一個十二歲女孩奪得冠軍,由英女王親自頒獎,女王盛讚女孩聰明伶俐、前途不可限量。女孩的小說只有短短一句問話:「女王的肚皮大了,不知是誰搞的?」香港人多崇拜英國,但如果我們如法炮製,說某女官僚肚皮大了,不知誰人所搞,若點明官名,恐被控誹謗罪。香港言論自由還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