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生產力促進局有法不依

【本報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公開聆訊生產力促進局管治混亂問題。帳委會成員齊聲批評生產力促進局有法不依,除了多年累積遺失五千件物品,令人嘩然,管理層難辭其咎,成員亦不滿局方未經政府批准就發放浮動薪酬,又容許員方享有雙重房屋津貼,是有法不依,制度崩潰。而作為監管部門的創生科技署則在審計報告完成後才發現問題,顯然是監管不力。

生產力促進局管治混亂成為昨日聆訊的焦點,議員指該局聘用一名總經理,在申請人表達意見後,竟更改聘用條款,將合約制改為常額制,而計算發放花紅時並非按該年實際營運收益掛鈎,又不按員工工作表現發放,將原是鼓勵士氣變成增添怨氣。議員又批評創新科技署明知兩名委員出席率低,仍再度委任。

陳鎮仁承認有粗疏遺漏

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馮永業解釋,○七/○八年推出浮薪制,只是先導計劃,目的是鼓勵公務員員工轉為浮薪制,因無先例可依,加上只發放四十萬元,故在財務預算中未將之計入,到○八/○九年度再度發放時,因預計該年有六百萬盈餘足以支付需要發放的款額,結果該年有一千四百萬盈餘,他又強調在會議上討論及設計浮薪制的過程中,政府都表示支持。馮又解釋發放花紅是以員工對上年表現作為評核基礎,在該年度發放的金額與工作評核不一問題,日後員工評核與財務預算會在同一年度,今年會延遲發放花紅。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鎮仁在會上承認該局在企業管治及項目管治上有粗疏、遺漏,甚至失誤的地方,又指該局在過去六年換了三任總裁,在交接時可能「遺漏咗啲嘢!」

陳鎮仁又指該局進行改革面對困難和阻力,因為該局有四十多年歷史,很多制度已確立「非話改就改」,特別是涉及員工既有福利的改動,更要由上而下,令員工明白。

議員轟整個局運作混亂

雖然生產力促進局及政府的官員均多番強調只是無心之失,並非明知故犯,但議員梁家傑批評:「睇唔到有人深切認錯」,又認為當局只是將一切解釋成無乜企圖。梁批評整個局運作非常混亂,連依法辦事都未能做到,令人擔憂。

黃毓民則批評每次有公營機構管治出現問題,負責監管的政府部門都例牌稱接受建議及作出改善,「鋪鋪都係得個噏字。」他又批評陳鎮仁的講稿並非謄正本,講稿有手寫的修改及刪減,反映生產力促進局管治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