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東亞運不能打動人心

東亞運動會到了,宣傳很厲害,海底隧道旁有連環大型廣告,康文署所有場館都圍上東亞運的標記。今年夏天,得悉東亞運在香港舉行的市民可能不多,但相信現在認知度應已改觀。不過,知道歸知道,為何全城沒有國際體壇盛事的氣氛?人心為何未被東亞運打動?

我期望東亞運成功,但也在深刻反思:各國城市都希望爭取大型活動主辦權,為的是甚麼?相信答案不外乎三個:一是爭取國際知名度,證明辦事能力;二是可以推動基建發展;三是凝聚民心,讓人民對其城市能舉辦大型活動感到自豪。不知道香港政府爭取辦東亞運背後想的是甚麼,相信不是第三個答案。因為由始至終,主辦當局的籌劃思維只是以「慳錢」為主。

今年八月,東亞運舉行火炬傳送儀式,媒體揭露終點是電視城而不是主場館將軍澳運動場,主辦當局以「資源不足」來解釋這個奇怪的決定。任何國際盛事都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但依然努力爭取不同的主辦權,不是因為有燒不盡的金錢,而是希望以盛事打動人心。

十多年前,我曾到美國亞特蘭大參觀奧運。由於保安和封路安排,主辦當局要徵用大量私家車,協助接載住在不同酒店的各國賓客到場館。我坐在其中一部車上,與司機閒談,原來他為了當奧運義工,犧牲了兩星期年假,也不介意其車輛被徵用。他說,這是作為亞城一分子應做的事。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國際活動能打動人心的重要性。但是,香港為何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