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假藥充斥病人隨時無命

假藥充斥市面,危害市民生命安全。有調查揭發,在本港購得假藥的情況相當普遍,在一般受訪者中,二成一稱曾購得或懷疑購得假藥,而長期病患受訪者的「中招」比率更高達四成;有病人組織指假藥會危害服用者生命,批評當局未夠重視假藥的遺害,致打擊不力,質疑當局自○五年至今只破獲廿八宗販售假藥個案數字偏低,未能反映現實,估實際個案較破案數字高出一百倍,建議政府加重罰則及制訂獨立法例針對販售假藥問題。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上月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訪問了約一千名市民,及一百六十八名長期病患者,結果發現近兩成一受訪市民,及四成受訪病友曾購得假藥或懷疑購得假藥,假藥主要包括藥油、感冒藥、血壓藥及心臟病藥等。

有藥物代理商指,一些在內地享有知名度的品牌藥物,是不法之徒的主要目標,以吸引訪港內地旅客購買。

缺監管檢控不力

至於為何假藥充斥本港市面,四成受訪的病友認為原因是基於政府監管不足、檢控不力與刑罰過輕等三個因素同時導致;而一般受訪者抱有相類看法的比率更高,接近五成。

聯盟主席曾建平指,假藥問題近年愈趨嚴重,而病人若服用假藥,可能危害生命安全,令其延誤診治,後果嚴重,但政府只以管制一般貨品的《商品說明條例》來檢控販售假藥的不法商人,未有針對打擊假藥制訂獨立法例,顯然對問題未夠重視。

刑罰過輕欠阻嚇

法律界人士梁丙焄補充,現時本港販售假藥的刑罰偏低,主要是判監禁緩刑,罰款額亦僅數千元,阻嚇性不足。她又指,部分售假藥的藥房東主在屢犯後,會把藥房結業以逃避刑責,很快又以新名字開設新藥房繼續經營,建議政府加強執法與加重刑罰以收阻嚇作用。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何仕景則稱,今年以放蛇方式在藥房購得假藥的比例有輕微下跌之勢,由去年約百分之七機會購得假藥,降至今年約百分之六;又指過去五年,海關與衞生署合作破獲的賣假藥個案共有二十八宗。

不過,曾建平直指破案數字少,不等於假藥問題不嚴重,因為市民有可能「食咗假藥都唔知」,而未有向海關舉報,估計販售假藥的實際個案可能會較破案數字高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