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先天下之樂而樂 公務員獨見曙光

當全世界還在為經濟是否復甦而爭論不休之際,本港公務員已率先感受到「曙光」的溫暖。行政會議昨日對去年公布的三份公務員職系架構檢討報告照單全收,除了同意為紀律部隊及其他部分文職人員增設增薪點,警長及相若職位更得到特別優待,獲得兩個頂薪點。在金融海嘯之下,港府巧立名目為部分公務員變相加薪,令人側目。

在新安排之下,政府每年將增加八億多元的額外開支,其中紀律部隊佔七億八千萬元,而且有關安排可追溯至本年四月一日,又額外涉及三億多元開支。稍早前,港府曾煞有介事地按照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高級公務員減薪約半成,一年為庫房節省八億多元。然而,那邊減,這邊加,港府顯然又是在愚弄市民。

曾蔭權剛剛發表一份「百無」施政報告,既無派糖,也無紓困措施,引來劣評如潮。曾蔭權辯稱,要解決就業及貧窮問題,長遠要依靠經濟增長,只有推動產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根據他的邏輯,要解決公務員加薪的問題,長遠也要依靠經濟增長。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本港經濟仍然欲振乏力,六大產業更是虛無縹緲,遠水難解近渴,但港府不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紓解民困,反而急於為部分公務員調高薪酬,他們有沒有顧及普羅市民的感受呢?如何向納稅人交代呢?

對基層市民一毛不拔,對自己人卻極其慷慨,港府分明是雙重標準,親疏有別。也許是擔心民憤太大,港府強調今次是職系架構檢討,不是加薪,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其實,加薪也好,職系架構檢討也罷,名目不同,結果一樣,改變不了殘民自肥的根本性質。港府還聲稱,職系架構檢討是根據既定的機制行事,但事實上,早前薪酬趨勢調查顯示高、中、低級公務員都應減薪,港府卻以影響士氣為藉口,只決定高級公務員減薪,中低級則凍薪,帶頭破壞機制。可見對港府而言,機制不過是一塊遮羞布,有用就講機制,無用則棄如敝屣。

港府高官最近不斷聲稱本港經濟已出現曙光,現在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為公務員加薪製造「理論根據」。對於今次逆市加薪,紀律部隊評議會員方代表表示滿意,又認為對士氣有鼓舞作用。沒錯,在經濟逆境下薪酬不減反增,沒有人會不滿意,然而港府是否想過納稅人的心情呢?尤其是同為公務員、但今次被排除在加薪之外的其他職系的士氣呢?

毋庸置疑,港府今次的決定不僅製造社會矛盾,也在公務員內部製造分化,加深社會上對紀律部隊輸打贏要、搞特殊化的負面印象。紀律部隊早前發起此起彼落的爭薪行動,警隊更一度威脅上街,曾蔭權當時強調自己出身「警察世家,對警隊有深厚的感情」,已有人懷疑港府與紀律部隊之間存在某種交易。顯然,港府今次的決定是屈服於紀律部隊的壓力,也坐實曾蔭權厚此薄彼的指控,必然引起其他公務員的反感,並可能採取類似的抗爭行動。港府暫時平息了一個火頭,同時卻點燃了更多的火頭,港府的管治威信將每況愈下,香港則永無寧日。

有人說,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如果其他孩子也有樣學樣,一起鬧起來,個個都爭糖吃,港府該如何應付呢?若港府一味屈從公務員團體的壓力,任他們予取予攜,總有一天坐吃山空,將家底消耗殆盡。

港大昨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市民對施政報告的評分持續插水,而無論是對施政報告還是對曾蔭權的施政方針,市民的不滿意度均大幅高於滿意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港府以為討好自己人就能換來安寧,那是打錯了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