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含惡菌肉食周一嶽稱小問題

本文重點
【本報訊】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市民進食內地供港肉類,可感染抗藥性大腸桿菌,引起廣泛關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昨回應,一直有監管內地進口肉類,會加強檢查供港豬場及雞場的農藥清單及用藥情況,內地部門亦會檢查出口肉類。當局會增撥資源予港大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

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所有內地及本地農場供應的食用動物均須符合法例對獸藥殘留的要求,該署亦定期派員到內地農場巡察。供港的冰鮮及急凍肉類亦要符合法例要求,該署在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肉類樣本化驗,去年至今共抽取約一千二百個樣本化驗抗生素殘餘,當中四個不合格。

身在北京的周一嶽昨指出,抗藥性細菌是人類濫用抗生素引起,由食物轉移至人類,當局會增撥資源予港大繼續作相關研究。他又稱,一直有與內地指定單位合作,豬場及雞場的進口肉類均有農藥清單,了解用藥情況,內地在肉類出口時亦會作一系列檢查。他又指,過去本港在屠場及農場做了不少研究,發現問題不大,但強調不會掉以輕心,繼續加強抽檢及監控供港肉類,包括檢查大腸桿菌。

飼料混入抗生素

港大研究發現,逾八成食用動物樣本含抗藥性惡菌基因,市民可透過食用這些肉類而受感染。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估計,與農場於飼料中過度混入抗生素有關,認為內地應公開農場使用抗生素的資料。他又指,人類感染抗藥性惡菌除了可引起嚴重腎炎及尿道炎,兒童受感染更有機會引起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