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港珠澳橋環評有條件通過

總投資逾七百億元人民幣的港珠澳大橋,其環評報告早前「闖關」失敗,昨經環境諮詢委員會再三討論終獲通過,只待環保署署長批准,意味大橋可望如期於二○一五至一六年落成通車。不過,委員會同時訂下六大條件,要求工程倡議人路政署遵守。有環保團體對通過決定表失望。

工程須符六大條件

環諮會昨經過約四小時的討論,主席林健枝宣布港珠澳大橋工程的環評報告獲有條件通過,但工程同時須符合六大條件,包括提早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的籌備工作;當局須在工程動工前向環諮會提交公園的建議書及詳細計劃,如規模及管理方案,並諮詢委員會意見;增加現時每周一次的空氣指標監察,尤其是總懸浮粒子的數量,如超標應制訂相應措施,不排除有需要時停止施工;五、六月中華白海豚繁殖期間,禁止機場以西海底進行金屬沉箱鑽孔工程;深灣、沙螺灣等地不得作為工場、停車場及擺放設備,及禁止採用水底撞擊式打樁方式。現時廿四小時總懸浮粒子標準,是每立方米二百六十微克。

林健枝說,會上大部分委員均同意接納報告,環諮會通過報告,代表建議環保署署長接納報告,待署長同意報告後,便可發出許可證,工程便可展開。

至於增加多少次空氣指標的監察,林指應由環保署及工程倡議人的討論,若有人不依條件進行工程,相信環保署會對此進行司法程序。

多名委員昨主要針對海岸公園的時間表、屯門及東涌等地的空氣質素質詢路政署,路政署承諾二○一三年待海牆工程完成展開相關研究及諮詢,最快二○一五年劃出海岸公園範圍,投入運作。

委員之一的文志森批評進度過慢,「呢個唔關研究事,你係應該響工程前搵個地方保護海豚,唔係工程後」。亦有委員批評報告不應以現時的空氣質素指標作依歸,並稱指標過時,自欺欺人。

地球之友總幹事兼委員之一的劉祉鋒表示對報告有保留,尤其以現時的空氣質素指標,罔顧屯門等區的居民健康,故投反對票。

屯門東涌居民抗議

十多名自稱來自屯門、東涌區的居民,亦到會議現場抗議,要求推翻報告,發言人陸少琼指報告諮詢期僅一個月,大部分居民均未知工程對其健康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對於決定通過極度失望,認為當局指工程對海豚影響小是匪夷所思,促請當局盡快訂立大澳海岸公園時間表,一年內落實及成立跨境監測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