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深圳港生湧港升中亂龍

新學年本港跨境學童有八千人,而深圳港人子女亦多達四千三百人,形成港式教育需求激增,深港兩地決定最快於本學年內,在深圳三間民辦學校開設「一條龍、雙軌、雙課程」港人子弟班,最快於二○一一學年參加本港升中派位機制,再應考本港中學文憑試銜接本地大學,但做法勢大增跨境學童人數。有本港教育界批評,港府做法忽然過急,但「有政策、無對策」,欠缺處理跨境學童問題的全面配套,擔心兩地小學生升中成績有差異引發紛爭,亦令北區中學學生突然大增,衝擊現有升中派位機制。

增聘五十名本港英文老師

教育局副秘書長葉曾翠卿昨於智經研究中心研討會上透露,預料將於本學年內在深圳三間學校的小一至小五,開設「一條龍、雙軌、雙課程」港人子弟班,符合資格的港人子弟班小六生,最快可於二○一一/二○一二學年參與本港升中派位機制,升讀港府資助的中一級。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唐海海指出,深圳共有四千三百名港人子弟在各學校,市教育局已推薦三間合共取錄約七百名港人子弟的民辦學校,包括深圳清華實驗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以及位於福田的耀華實驗學校,試辦港式教學班,預計有七十至一百一十六名深圳港人子弟受惠。三間學校共需增聘最少五十名在本港主要任教英文科的老師,教授本港課程,詳情一兩個月後公布。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質疑,港府從沒公布深圳港人子弟的適齡學童數目,本港學界實在難以評估來港升中的深圳港人子弟,短期雖能紓緩中學收生不足的問題,但收生不太理想及計劃取錄大量深圳港人子弟的中學,長遠或會由希望變成失望。他批評,港府早前處理深圳港人子弟問題步伐太慢,但現時在欠缺跨境學童配套下,一下子突然加快步伐,擔心最終演變成「有政策、無對策」。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上述做法影響深遠,狠批港府的決定過於倉卒,沒經過反覆諮詢和討論。他又指,本港及深圳的升中成績準則有差異,加上派位過程又欠缺公開性,擔心當家長獲悉派位結果後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教育局早前公布與內地深圳市教育局推出試行計劃,讓深圳東方英文書院及羅湖港人子弟學校符合資格的小六學生,可透過參加本港升中派位機制,在一○學年來港升讀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