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虎嘯:錯誤總結教訓AO坐大

香港回歸,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央最初關注的「人事」焦點是放在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方面,認為這兩大「人事」解決了,港人治港就可以成功,至少不會出大問題、大麻煩,北京的這個思路一直延續到現在。

其實,實施「港人治港」,在「人事」上不僅僅涉及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還有政府行政系統、公務員架構以及整個司法體系的人事。對此,北京非常清楚。然而,礙於整個制度不變的原因,北京在中英談判和香港過渡期,對行政系統、公務員架構、司法體系的人事就採取了「不碰」的態度,認為只有這些方面全盤直通車,才能實現平穩過渡和政權順利交接。

對此,英國人早就心中有底。因此,可以在行政、公務員、司法系統放心大膽、詳細周密的做出深遠布局。英國人甚至斷定,即使回歸之後,北京也不會甚至不敢對行政、公務員、司法體系有甚麼動作,香港的治權雖曰「回歸」,但有一大半還是「港英製造」。

這個問題,從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登基」就暴露出來,「愛國愛港」的特首和「港英舊臣」的官僚架構人事矛盾不絕,董建華被架空,這直接削弱了「一國」和中央對香港的管轄,於是董建華在中央支持下推出「高官問責制」,試圖在「港英舊臣」的官僚架構之外,組建治港班底。這種做法,實際上也還是不敢碰原有的行政、公務員架構,然這些「問責官員」由於是特首「找來的」,是「中央任命」的,是要「政治問責」的,故更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擊,地位脆弱,甚至會拖累特首管治。

董建華吃盡了這方面的苦頭,最後黯然下台,而中央在這個問題上則錯誤地總結教訓,以為從港英舊臣中找一個人當特首,就能解決箇中「結構性矛盾」。不料,港英舊臣不但當不好特首,而且進一步削弱「愛國愛港力量」,AO黨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