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衞署唔做嘢冰毒原料銷售暴增

青少年濫毒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政府一邊聲言要全力打擊毒禍,但部門卻明顯未能配合,衞生署被揭對可提煉冰毒的通鼻塞藥偽麻黃鹼監管不力,本港今年上半年進口的偽麻黃鹼逾五千公斤,足以製造可供數百萬人次使用的傷風藥丸或逾千公斤冰毒,但署方竟全無藥廠及藥房的銷售記錄,令人質疑大批可製毒原材料去向。有藥劑業批評當局對偽麻黃鹼「無王管」,要求當局將之列作危險藥物加強監管,立法會議員亦要求港府從速修例堵塞漏洞。

自內地去年底加強監管後,本報今年四月已曾報道,有內地人轉到本港藥房掃偽麻黃鹼,令本港可能成為內地毒販搜購毒品原材料的天堂。有藥業人士透露,情況近期變本加厲,由於需求增加,原價百多元的一千粒一樽偽麻黃鹼藥丸已加價至三百元,但仍有藥房以高達八、九百元搶購,甚至涉違法向經紀提供回佣要求盡掃存貨,不禁令人懷疑藥物的用途。

上半年進口量超去年

根據數字顯示,本港入口偽麻黃鹼,或含偽麻黃鹼及其他成分的藥物近年反覆上升,其中偽麻黃鹼今年上半年的入口量已超越去年全年。今年一月至九月,警方及海關共搜獲廿三公斤冰毒,較去年同期的五公斤,大幅上升三點六倍。

雖然市場上可能有人狂掃可成為製毒原料、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的偽麻黃鹼,但衞生署方面全無相關的銷售記錄,因為法例只要求進口、批發及零售有關藥物時要由持牌批發商及藥房負責,但卻沒有同時要求有關機構向衞生署上報銷售數量。至於該署月前曾聲言會與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研究加強監管偽麻黃鹼,卻原來竟然毫無寸進,四月至今,並無進行任何相關討論。

議員促修例堵塞漏洞

消息指,港府曾在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上建議立法規定藥房需「白紙黑字」向藥廠訂貨,惟遭業界阻力而不了了之,反映政府不夠決心打擊毒品。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指,偽麻黃鹼不用上報銷售數量猶如「無王管」,要求修例將之列作危險藥物,加強監管。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亦批評,「曾蔭權左手話嚴打,右手又無力監管,出現大漏洞,政府要從速監管!」他要求港府從速修例堵塞漏洞。

■記者鄺淑儀、盧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