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粵港合作易勢 前店後廠換位

一向被視為務虛不務實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十二次會議昨天在本港舉行,雙方簽署了八份合作協議,涉及金融、教育、環保等範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雙方將共同開發深圳前海。根據協議,雙方決定採用香港經驗及管理模式,將鄰近蛇口的前海打造成現代服務示範區,成為「深圳的中環」。與往常一樣,宏圖大計橫空出世,官員個個信心爆棚,但經驗和直覺告訴人們,港府施政苟且因循,粵港合作貌合神離,合建「深圳中環」恐怕又是另一個假大空。

對大多數港人而言,前海還是一個很陌生的地理概念。前海位於深圳西端,靠近蛇口,由填海所得的三十平方公里土地,可發展面積為十平方公里。前海近年來發展飛速,已被中央及廣東當局確定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產業,整體規劃不可謂不雄心勃勃,目標是未來的「曼哈頓」。同時,前海也是當局要求全面實施粵港合作的試驗區,區內將建深港合作區,並連接港深機場及珠三角軌道交通網和深圳地鐵網。

說起粵港合作,這些年會開得不少,願景提出不少,協議簽得不少,但計劃落實很少,行動起來更少,眼見為實的成果幾乎沒有。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為例,自一九九八年至今已開了十二次,除官式的應酬,就是不斷拋出願景、計劃或展望,表面內容面面俱到,無所不包,似乎頗鼓舞人心,但實際多為紙上談兵,淪為空談。不客氣地說,對於這類吹水會,市民看厭了、聽煩了。

當然,前海發展潛力無窮,前景誘人,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只是由粵港共同開發,卻讓人信心大減。原因很簡單,那個講了起碼十二年的港深共同開發河套計劃,被列為港府「十大建設」之一,但至今仍停留在「討論階段」,甚至連個像樣的發展規劃都拿不出來,說明雙方並無合作誠意,同床而異夢。

落馬洲河套區地處深港之間,面積不過八十七公頃,折騰來折騰去,十畫不見一撇,這如何讓人相信,十平方公里的前海由粵港共同開發,會有甚麼好果實。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不也都是粵港合作的項目,至今仍然無影無蹤,原因在於港府要麼議而不決,要麼蝸行龜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次廣東方面率先提出粵港合作關係換位的新概念。省長黃華華表示,粵港合作開發前海,「深圳做前店,香港做後廠」。這一說法顛覆了三十年來香港是店、廣東是廠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隨着粵港兩地經濟實力彼長此消,香港在珠三角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力正在下降,香港在粵港合作中的角色將由過去的主導轉變為配合,由引導全國改革開放轉變為融入珠三角的發展,簡而言之,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由此看來,開發前海表面上是粵港合作,實際上是廣東全面主導,香港被動配合,即使沒有香港的「經驗和管理」,也不足以影響前海開發大計。據廣東官員透露,粵方為此已經準備了一份內容詳盡的計劃書,港府也許只有被通報協商、被徵求意見的份。吃不到葡萄的曾蔭權只能酸溜溜地說,粵港合作如跳探戈,互相行前或退後,希望達致雙贏。

更嚴重的是,雖然深圳前海發展規劃目前還處於討論、醞釀的「口水」階段,但「深圳中環」的目標很明確,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話來說,前海不僅要在形象、硬件上建得像曼哈頓,更要在軟件上實現國際化,創造良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和營商規則。此話並非戲言,目前前海的保稅港區、海運中心相繼落成,基建投入相當巨大,一旦形成規模,完全有可能將香港中環取而代之,威脅本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環北移前海,香港由店變廠,既是內地經濟崛起的必然,更是港府不思進取的後果,看來誰也擋不住香港沉淪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