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藥物爭議 廣告宣傳

甚麼藥物抗流感最靈驗?不是名牌抗病毒藥、不是仍未製成的疫苗,乃是人自己的身體!人的自我保護能力頑強,染病後自愈能力亦高,要不然就難以活到七老八十,更不能經年進化而不衰。

人類大部分疾病不藥而愈,大部分死亡由於藥石無靈,可醫治或須醫治的疾病只佔少數;故醫生首要任務並非開藥,而是把病患準確歸類。若屬不藥而愈或是藥石無靈,便得清楚向病人解釋,不應提供不必或無效的治療。

世界衞生組織多次指出,新H1N1甲型流感的大部分患者病情輕微、不藥而愈;政府儲存大量抗流感藥,未及使用已過期,便是最好證明。既然如此,醫生們、藥劑師們,又何須為抗流感藥的分配、應增購甚麼製劑等問題大費周章,莫非要為個別品牌免費宣傳?為何他們沒運用崇高專業地位,向市民道出大部分新流感患者不藥而愈的真相?

流感病人的病情輕重真是難以分辨嗎?真是難以預計病況輕微病人會否突然惡化嗎?這是否「寧枉毋縱」、凡流感病人皆開名牌藥的藉口?若醫生連治療流感都沒有把握,納稅人為培養每名醫生付出幾百萬元,豈非白花?

一百名患新流感病人,九十九名毋須服用名牌抗流感藥便自動痊愈,若醫生只為其中之一處方這類藥,香港哪會鬧藥荒?又何須擔心濫用抗流感藥導致耐藥病毒冒起?

醫生們、藥劑師們,請別輕重不分傳遞錯誤的抗疫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