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中美爭拗,是衝着內地經濟數據的真偽而來。事緣除山西省和黑龍江省外,內地二十九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公布了上半年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數據,二十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率在百分之八以上,當中十四個是雙位數增長,只有五個省市增幅低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百分之七點一全國平均水平。如此一來,不是地方數據弄虛,就是中央統計作假,二者必居其一。
美國傳統基金會於是發表文章,質疑中國經濟情況多變且複雜,國家統計局只需要十五天就能調查清楚全國的經濟動態,並指摘中國的經濟數據完全是「製造出來用於滿足共產黨的需要」。而國家統計局則反駁,單是政府綜合系統就有近十萬人每天都在從事統計調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在季後或月後十五天統計出相關數據是有制度保障的。國家統計局只回應了工作效率,卻沒有解開地方與中央上半年GDP增長率數據「打架」的疑竇。
此外,五月份工業生產增長與同期用電量下降數據互相矛盾,以及第一季度在GDP同比增速大減之下,居民收入同比反而上升一成多也難以令人信服,反映了中國經濟數據欠缺公信力。
其實,統計摻假浮誇由來已久,大躍進時期鋼煤糧棉數據沒有一項不吹牛,根源就是「官升數字,數字升官」的體制!惟有權力受到制約、監督,恢復實事求是作風,統計數字才能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