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季羨林逝世

被譽為「國寶」、「學界泰斗」、「國學大師」的季羨林昨於北京病逝,享年九十八歲。曾表示「一天不看書、寫作,便有罪惡感」的季老,精通十二國語言,包括艱澀的吐火羅文,且對印度文學、佛學及東方文化有深刻研究,同時身兼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歷史學家和作家等多重身份。各界均對季老的離去深表惋惜,認為是文化界的重大損失,多名中央領導人昨更趕往醫院送別這位國寶級學者。

季羨林的兒子季承稱,季老是因心臟病突發辭世,此前身體一直很好,前日還坐在床上寫毛筆字。季老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是北大的終身教授,北大校方已成立治喪工作組,籌備季老的喪禮安排。

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季羨林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因家境清貧,六歲到濟南投靠叔父,由於他是季家唯一男丁,故叔父對他寄予厚望,全力支持姪兒的學習,而季老也不負所望,一九三○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並以四年全優成績大學畢業,一年後以交換生身份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開始學習印度古典梵文及吐火羅文。

精通12國語言 編譯梵文經典

本來預計三年的學習,因二次大戰戰事蔓延,最終變成留德十年,難怪他曾形容德國猶如其第二故鄉,不過,心繫祖國的季羨林於戰事結束後,即動身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創立東方語言文學系,把梵文研究帶入中國。數十年來,他每日凌晨四時半就返回北大工作,即使近年長期住院,也堅持每天看書、寫作。

季羨林認為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要研究中國哲學及思想史,先要熟悉梵文,文革後期,更偷偷把梵文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全部七章譯成中文。他更精通曾於亞細亞地區使用的吐火羅文,於七十高齡接手翻譯八十八頁的吐火羅文殘卷,以十五年時間完成這浩大工程,又完成八十萬字的《糖史》。而他的散文,如《人生絮語》等用字淺白卻雋永。

不過,季老的學術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遭抄家批鬥,他把這段慘痛經歷記錄在《牛棚雜憶》。而作為知識分子的季老,淡薄名利,在○七年初出版的《病榻雜記》中,便呼籲外界摘下其「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三項桂冠,還他「一個自由自在身。」

名學者任繼愈亦病逝

此外,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昨也因病在北京醫院逝世,終年九十三歲。任曾經任教北大,曾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說法。其遺體告別儀式將於星期五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會考資訊一click即睇
詳情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09》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