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港台交往的局限

本欄早前曾指出,北京表示之前高估了馬英九,其實就是對他表示失望,而兩岸統一的動力,只能來自北京一途。

台灣的形勢,不是馬英九上台後就徹底改變,馬英九只不過沒有像陳水扁那樣明目張膽搞台獨,但對統一並不積極。更壞的問題是,他也受制於民進黨。

所以香港對台的關係,一定要把台灣的政治狀況考慮在內,而這個現況可以迅速多變。馬英九的選舉形勢雖好,但也只是在一、兩年的選舉佔一定的優勢,仍不能假設穩勝。台灣已經歷過政黨輪替,因此對台的基本政策和框架,一定要把民進黨再度上台加入考慮之列。

所以香港和台灣交往,最有利的是以民間交往、政府資助和推動的模式。以目前的政治形勢,香港不可能接受官式上的中華民國和台灣等稱謂,就算香港是實行「一國兩制」,但統一和主權是「一國」的事情,而不是「兩制」的範圍,香港是很難超越的。

但一降到民間層次,就算稍高一點,也好辦事。例如二○○一年馬英九訪港,用的就是台北市長的身份,只是在城市的層次,而不是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層次。儘管如此,筆者相信,馬英九訪港還是經過中央的同意的。

所以港台的交流,不只是兩個經濟體或者兩個地方的交流那麼簡單,正如北京所指出的,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領土和主權的再造,而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

有了這個背景,港台交流就應該明白其局限,政府只需投入資源,由民間推行,尤其是介紹香港目前的現況,自由、法制以及經濟上的發展,讓台灣看到「一國兩制」實施的真的一面。這樣的交流,當然愈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