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衞生署勸勤洗手市民洗出皮膚病

「勤洗手,別做傳染病『幕後黑手』。」衞生署這段深入民心的短片,卻無提及每日洗手次數上限,以致很多市民在豬流感(H1N1甲型流感)陰霾下,「係又洗,唔係又洗」,有市民竟然一日洗手逾二、三十次,導致雙手脫皮,甚至潰爛。多間皮膚科專科診所近日接到的求診個案也增加,部分更較平日急增近三成,當中又以小童居多。醫學界人士批評署方宣傳短片「靠害」,應盡快改善,否則恐怕會有更多市民「洗爛手」。

「唔知點解,我成日覺得雙手好污糟,喺屋企一得閒就會洗手,出街會帶酒精紙巾抹手,喺商場見到有酒精消毒機,都會㩒番兩吓,但我冇諗過短短兩星期,我對手會變成咁粗糙,仲不斷甩皮,起水泡。」陳小姐(化名)無奈地說。

陳小姐於沙士後已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但以往僅在進食前、觸摸口鼻及不潔物後,才會洗手或用酒精紙巾抹手。至最近豬流感全球爆發,加上政府大力宣傳要市民勤洗手,陳無論每次外出或在家中,當接觸過物件後便會隨即洗手。「掂過門柄又洗手,掂過件衫及條褲後又洗手,我估每日至少有二、三十次。」陳強調洗手後才感到安心。

醫生:每天最多洗八次

大學生柯小姐也是在衞生署呼籲「勤洗手」下,增加洗手及以酒精搓手次數。但她認為該宣傳片並無教育市民應該在甚麼情況下洗手,間接造成市民過度洗手。

市民「勤洗手」衍生的皮膚問題,近日愈來愈多。皮膚科專科醫生黎湛暉指出,因過度洗手而導致爛手或主婦手的求診個案,近日在其診所已急升兩至三成。他指過度洗手的求診者,每小時洗手一次或以上,但他強調,市民即使要「勤洗手」,每天最多只能洗八次。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及葉榮根同樣發現,其所屬診所近日多了不少因「勤洗手」導致爛手的求診個案。「當中以小朋友最多,好多小朋友返學期間,喺老師帶領下經常邊唱歌,邊洗手,佢哋好聽話,真係每個步驟都做到足,仲落好多梘液,成日係咁洗,部分唔使好耐就有皮膚敏感,變成主婦手。」史泰祖醫生批評政府無教育市民在甚麼情況下才應該洗手,結果有市民在豬流感威脅及衞生署宣傳「勤洗手」下,變成「係又洗,唔係又洗」。

洗走油脂分泌易染細菌

葉醫生更補充,市民不斷洗手,會洗去手上油脂分泌,令皮膚乾旱、爆裂,易被細菌入侵,引致主婦手及潰爛。他又指出,酒精屬揮發性液體,若皮膚敏感或患有濕疹的市民經常接觸,可於短期內導致雙手發炎、潰爛,故應該在有需要下才洗手。他強調:「如果掂過一樣嘢後就洗一次手,雙手皮膚好快唔掂!」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勤洗手,別做傳染病『幕後黑手』。」的廣告在去年三月開始播放。而衞生署亦就豬流感蔓延,製作了新的宣傳短片及聲帶,提醒個人衞生常識,包括經常清潔雙手,藉以加強市民潔手意識,且會留意病情,調整宣傳播放次數。

心理緊張引發強迫症

市民過度洗手,除令雙手潰爛外,還會導致心理問題,心理學家吳兆新博士認為有機會引發強迫症。他解釋,豬流感「殺到」,令有市民的憂慮及緊張等負面情緒陸續出現,加上不斷接收要清潔乾淨的訊息,潛移默化下不斷洗手。吳博士說:「有市民覺得自己雙手好污糟,甚至覺得已染上疫症,故不斷強迫自己洗手,又用消毒酒精抹手。」

「小朋友好少因害怕污糟而引發強迫症,相反大人,尤其知識水平愈高,愈有機會在疫症爆發時,因怕污糟而強迫自己洗手,引發強迫症。」吳博士說。

事實上,○三年爆發沙士期間,本港專家未能掌握病毒的傳播途徑,不少市民為免雙手不潔而沾染病毒,更加勤洗手,引致皮膚炎等病症,也有個案因為洗手而患上強迫症。吳又透露,在沙士期間,有市民離開寓所後,突然記起自己忘記帶消毒酒精,竟然站在寓所大廈門外不敢開門內進,最後致電樓上家人,要求他們下樓開門。

高溫水易令皮膚龜裂

豬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要防範受到感染,市民在進食前、如廁後,及接觸眼、耳、口、鼻前洗手,基本上已經足夠,若擔心不夠乾淨,可於接觸過公用扶手及外出回家後洗手。但有市民誤以為用高溫水洗手,便可更有效清潔肌膚,其實這做法大錯特錯,高溫水會加快沖去手部油脂,容易導致雙手皮膚龜裂,甩皮及發炎,故經常洗手的市民,應避免使用高溫水。

至於天生有皮膚敏感及患有濕疹市民,勿隨便以梘液洗手及酒精搓手,應帶備潤膚膏,洗手後即時塗上,相信可有效減少梘液及酒精帶來的刺激。事實上,只需以清水洗手,便可除去大部分細菌,否則,隨意用梘液及酒精清潔雙手,反而會引發敏感,令濕疹惡化。此外,醫生強調市民如經常出入醫院等高危地方,或經常與人握手,便需以梘液洗手及酒精搓手。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