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勤力與創意

一項國際性調查發現,法國人、美國人和西班牙人用在睡和吃方面的時間,雄踞所有調查國家的首三位,韓國人和日本人則是全球睡得最少的冠亞軍。於是,有本地報章對此作出結論:法國人最懶惰,韓國人和日本人最勤力。

勤力與否,用工作及吃喝時間來做衡量適合嗎?據知現在有很多人選擇在家彈性工作,既節省舟車勞頓的時間,也延長了作息及進食的用時,不過工作量及工作時間仍然是不變的。況且,今時今日,勤力就等同於成功嗎?勤力是先輩教導的做人道理,但現在我們講創意產業,認同只有創意才能帶動社會進步。不過,單憑勤力,就可得到創意嗎?

有些成就不靠創意是得不到的。有人說科學是一門創意工業,當然,科學有一道高聳的門檻,從事科學的人都要遵守同一套規則、學習同一套專業語言,所以在把創意成真以前,勤力就是跨越科學門檻的鎖匙。不過,當滿足了門檻要求後,有些人卻嫌創意不足,只能夠呆在象牙塔內鑽研,只有真正具創意的人才能把想像變成真實,把創意造福人群。

藝術也是一門創意,但它的學問沒有科學的深,門檻低很多,任何人只要願意,也可去學習某一門藝術,亦因此吸引不少人參與其中。正是藝術不乏參與者,所以要在這領域上出類拔萃,參與者就要比別人發揮更多的創意,不能墨守成規。樂譜上寫着某個調子,無創意的只會跟着譜子彈奏,有創意的會嘗試升一個調或降一個調,出來的效果也許更特別。

創意是虛無縹緲的,單憑勤力未必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也許法國人與美國人是最懶惰的,但法國出產眾多傳奇藝術家,美國則出產眾多尖端創新科技。香港人夠勤力了,但是夠創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