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足唔知痛失救要截肢

糖尿病愈見普遍,其併發症不可忽視。有骨科醫生稱,佔全港一成人口的糖尿病患者中,百分之九因足部護理不足,神經系統又被血糖影響失去痛楚感覺,令病者患上糖尿足亦不知,因而延誤醫治,部分嚴重者更需要截肢,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神經系統檢查,每日檢查足部及穿着適當鞋襪。

香港大學醫學院骨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表示,糖尿足集中在六十歲以上的病人,但有年輕化趨勢,有四十多歲的年輕人患上此病。除糖尿足外,亦有糖尿手問題,今年至今已發現五宗個案,比以往整年發現兩、三宗為多,與糖尿病普遍有關。

葉永玉解釋,血糖高容易導致血管病變,破壞神經系統,令病人失去痛楚感覺,亦損害免疫系統,令人易受細菌感染。她稱,腳趾、雞眼等部位容易受感染,但病人因神經系統受損,連問題發生都不知道,直至足部潰瘍,才意識到問題,她稱有不少病人甚至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多年後才發現有糖尿足,但她亦稱,神經系統損壞一般需時超過三年,故病人每年接受神經系統檢查,可及早發現問題。

葉永玉稱,糖尿足引致的問題包括潰瘍、厚甲、甲下瘀血等,令病人無法行路,醫生一般會用清創手術清除腐肉,或植皮,但如足部變形,就需接受矯形,如細菌感染範圍太大,需截肢及裝義肢。

避穿緊身鞋勿赤足

瑪麗醫院義肢矯形師鄺永祥呼籲糖尿足患者每天檢查足部,特別是趾縫間,留意有否損傷、水泡或疼痛,並每天以溫水清洗足部,避免穿過緊或尖頭的鞋子,亦切勿赤足。他稱,糖尿足患者出現足變形,可以穿着特製的糖尿鞋、鞋墊,分散足部的壓力,令病人可以正常走路。

香港糖尿病肢體學會今年將舉辦四場糖尿護肢工作坊,免費為市民檢查,每次三十個檢查名額,首場於本周六下午,在西營盤高街二號西營盤社區綜合大禮堂舉行,查詢及預約可電:2858 9122。

婦腳骨凸出無鞋墊行唔到

「一直無留意腳底,原來裏面生膿,要做兩次手術!」五十五歲的李桂珍,十三年前經常感覺腳部疲累,某夜按摩時驚覺自己腳底「軟淋淋」,看清楚發現腳底長有小瘡,才急急於半夜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始知道自己血糖值高達十八(正常為七),患嚴重糖尿病,更患上糖尿足。

李桂珍稱,醫生替她做放膿手術、植皮,其後再接受矯形手術,在腳內植入鋼板,但腳部已經變形,腳底中心腳骨向外凸出,令她無法走路,骨科醫生需為她特別製造鞋墊輔助,才可以正常走路,但亦不能長時間站立,候車時要用扶手,李謂:「唔用鞋墊根本行唔到!」她被迫辭去茶餐廳工作,四十三歲便提早退休。

「我曾經喺燒臘店工作,日日食雞鴨燒肉,依家唔會啦!」李桂珍稱,以往飲食習慣不健康,經常吃肉,現時已戒掉壞習慣,甚少吃肉,努力控制血糖值,但現時血糖值仍在五至十之間浮游。

腳部變形換九次義肢

香港大學醫學院骨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稱,曾有五十多歲的女病人,發現時其中一隻腳的腳趾已嚴重潰瘍,蔓延至整個足部,最後膝蓋數吋下的位置需截肢,其後更因腳部繼續變形,先後轉換義肢九次,每次都需接受矯形手術。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