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本地管治人才極度匱乏

香港回歸十二年,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北京耐心觀察了十二年。總的感覺是憂心忡忡,憂患重重。香港的發展和管治比北京收回香港時的期望有很大的距離,香港的衰落和不斷製造麻煩使香港原有的價值正在萎縮。總結十二年的教訓,「一國兩制」沒有問題,這樣的大國策是可以行得通的,是可以運作的,問題出在「港人治港」方面。

「港人治港」的問題則集中體現在管治方面。管治無方,管治無能,是兩任特首、三屆政府共同的大弊。北京想改變這種狀況,但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香港本地極度匱乏可以按照「一國兩制」原則管治好香港的人才。

最初,北京相信港英政府一班高官過渡到特區政府後,是可以管治好香港的;北京相信從「愛國商人」中找一個方方面面有深厚關係的人出任特首,由他領導公務員體制是可以管治好香港的。

然而,北京失望了,自家選的特首和港英培養的高官很難弄到一起,矛盾重重,於管治大為不利。於是北京接受老董的建議推行高官問責制,從「社會各界精英」中找人才,委以治港重任,結果還是不行。於是又下決心,乾脆半途換人,由公務員出身、當過公務員之首的曾蔭權任特首,希望借助他的政府工作經驗,希望他從公務員「AO黨」中組建的管治班底,可以有一番管治新氣象。然而,北京又失望了,香港的管治依然一塌糊塗。

在這個過程中,北京盡全力支持香港,相繼推出各種優惠措施;盡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不斷出主意、想辦法,甚至做了不少具體的提點,指出問題所在。然而,這些「港人精英」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始終無法改變局面。結果,走到今天,北京環顧香江,千尋萬覓,真不知在香江本地還能不能找出像樣的管治人才,這便是「港人治港」的最大悲哀。

在這樣的局面下,北京不能不考慮「港人治港」還行得通嗎?所謂「兩股管治力量」之說有深刻背景也。